隨著年紀漸長,健康風險亦會逐漸提高。根據社聯在 2023 年 7 月公佈的《香港獨居、雙老長者的身心健康與運動習慣研究》,就指出在 641 名受訪者當中,超過 8 成受訪者自稱有「患病」情況,當中包括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等不同疾病。
根據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的資訊,長者有機會面對以下健康風險:
健康風險 | 例子 |
肌肉及骨骼毛病 | 肩周炎、痛風症、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 |
癌症 | 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 |
心血管病 | 冠心病、高血壓、中風 |
消化系統毛病 | 便秘、消化不良 |
傳染病 | 食物中毒、流行性感冒、蠅蛆病、疥瘡、皮膚癬 |
情緒病 | 焦慮、抑鬱症 |
呼吸道疾病 | 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
泌尿系統毛病 | 前列腺問題、失禁 |
視力及聽覺 | 老年性黃斑點退化、白內障、視力/聽力衰退 |
其他疾病 | 糖尿病、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病 |
隨著人口老化的問題日趨嚴重,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的問題愈來愈明顯,而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亦一直為人詬病。
以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為例,在 2024 年 4 月 1日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期間,單以穩定新症計算,預約新症宗數可高達超過 10 萬,而輪候時間最長更可高達超級 3 年,足以反映現時公立醫院人手及資源未能應該龐大的醫療需要。
專科 | 穩定新症數目(宗) | 輪候時間(中位數)^ | 輪候時間(最長)^ |
耳鼻喉科 | 71,590 | 25 – 80 星期 | 52 – 81 星期 |
眼科 | 75,516 | 35 – 88 星期 | 65 – 183 星期 |
婦科 | 43,275 | 25 – 71 星期 | 33 – 96 星期 |
內科 | 120,368 | 29 – 67 星期 | 77 – 94 星期 |
骨科 | 75,574 | 23 – 53 星期 | 59 – 79 星期 |
兒科 | 21,923 | 10 – 37 星期 | 23 – 50 星期 |
精神科 | 41,174 | 22 – 77 星期 | 78 – 101 星期 |
外科 | 146,097 | 19 – 60 星期 | 69 – 101 星期 |
另一方面,在公立醫院排期做手術的時間亦相當長。以白內障手術預約手術及全關節置換術預約手術為例,輪候時間最長可達 78 個月,即要等約 6 年半才可以接受手術:
手術項目 | 輪候個案(宗) | 輪候時間(中位數)^ | 輪候時間(最長)^ |
白內障手術 | 67,854 | 8 – 27 星期 | 12 – 52 星期 |
全關節置換術 | 33,173 | 19 – 52 星期 | 60 – 79 星期 |
相反,如選擇私家醫院接受治療及診症,不但免卻冗長的輪候時間,使病人可盡快接受診症及治療,避免因未有及時就醫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此外,其住院環境及服務亦相對比公立醫院更為優質,可讓病人在更舒適及寧靜的環境接受治療及休養。
誠然,私家醫院住院費、醫生手術費及藥物費等開支對很多人來說都絕不輕鬆,但如果有一份實報實銷的醫療保險,受保人便可透過該保單向保險公司索償,既可分擔醫療開支,同時又為受保人提供公立醫院以外的選擇,及時得到適當的治療。
雖然公立醫院收費低廉,如入住數天接受手術或只需數百元即可;不過,即使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個別項目收費亦相當高昂,例如進行通波仔手術就需要支付 HK$73,000 按金,實際收費再以病人需要植入的支架數目、材料和輔助工具等因素而決定。
另一方面,如不幸患上癌症,病人或需要透過免疫治療藥物或標靶藥物。但是,萬一這些藥物不在醫管局的藥物名冊內,病人仍需自行負擔藥費,每月的費用隨時以萬元甚至十萬元計。
如上述所言,在私家醫院接受治療的好處是可以大幅縮短輪候時間,而且醫療服務往往比公立醫院更佳。不過,香港私家醫院費用高昂,如長者常見的白內障手術,以門診形式進行就需要約至少 HK$2 萬手術費;而另一項長者常見的膝關節置換手術,私家醫院收費更可達約 HK$12 萬 至 HK$55 萬;其他更複雜的手術或更嚴重的疾病例如癌症治療等,費用更可能高達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元。
長者大多都已經退休,因此自然也不會有公司醫療保險或相關福利。萬一退休人士不幸患上危疾,又沒有醫療或危疾保險,就只能動用退休儲蓄及依靠家人應付有關開支,長遠而言會在財政上造成沉重負擔。
當長者決定是否投保或續保有關保險產品時,其實除了要考慮他們的健康狀況外,也要視乎該保單是否符合長者的實際需要,以及保費會否對長者造成長遠負擔。
就此, Bowtie 團隊將會為大家講解 80 歲以上的長者需要甚麼保險,並指出甚麼情況下或不需要相關保險產品:
如上述所指,80 歲以上的長者絕大多數都已經退休,而且身體更容易出現各項健康問題。另一方面,現時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加上於私家醫院費用高昂,實報實銷的醫療保險正正可以保障他們潛在的醫療開支,同時省卻漫長的輪候時間。
在選擇醫療保險產品方面,則要考慮該保單是否能夠全面保障年老受保人的需要。例如在保障範圍方面,傳統的醫療保險都會將「已知」及「未知」的「已有病症」一律列為不保事項,相反自願醫保則會將「投保前未知但已有病症」納入保障事項。
再以診斷成像檢測為例,傳統醫療保險通常都要符合有關條件(如在住院期間進行、因檢查而確診有關疾病),才會保障有關檢查;不過,自願醫保則只需在醫生認為病人基於醫療原因需要進行有關診斷成像檢測,有關檢查都會納入保障範圍內。
另外,年齡增長及醫療通脹等因素都會使保費逐年上升,因此如需為長者投保醫療保險,亦需要將保費列入考慮範圍。以80歲的非吸煙的女士為例,自願醫保產品每年的保費可以由「標準計劃」約$1萬多,到「靈活計劃」可能需要$2萬多至4萬不等(視乎不同計劃)。因此,如家中長者仍未有醫療保險,投保時應比較不同產品的保費,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換取醫療上的保障。
退休後先買醫保可行嗎?子女為父母投保要注意甚麼?
自願醫保最高投保年齡為80歲,不過這只表示受保人可以於80歲或之前向保險公司遞交申請,卻不保證申請一定成功。保險公司會根據受保人的健康狀況,決定批准申請、附加額外的不保事項或加保費,最差的情況是直接拒保。
聽過有中介人曾嘗試幫助一位 79歲,患有糖尿病的長者投保自願醫保,但因為客人年紀大及需要定期注射胰島素,最後試了幾間保險公司都被拒保。
因此,如果希望退休後仍能享有醫療保障的話,最好趁年輕身體健康時及早投保。
危疾保險可為受保人提供一筆過的賠償以支持在治療期間的生活開支,避免為家人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對有工作收入或家庭負擔的人尤其重要。
年過八十的長者,每月既無收入,理應為家庭的受養者,即使患病亦不會影響收入,未必會為家人帶來太重的負擔。不過,危疾保會提供一筆過的賠償,而且不限用途。如果預算許可的話,保留危疾保亦可以支援醫療費用或提供應急金錢。
雖然如此,基於定期危疾保費亦會隨年齡上升,而長遠來說其所支付的總保費亦可能會較保障額高,長者仍應按經濟能力決定是否保留危疾保險。即使決定取消也好,亦應保留實報實銷的醫療保險(如自願醫保)應付潛在的醫療開支。
如果你投保的是儲蓄型終身危疾保(一般供款期為 15 至 20 年,並提供終身保障)。若在 40、50 歲左右投保,80歲時已無須支付保費,保留亦無妨。
如果仍然要供款又難以負擔保費,應否退保呢?這要視乎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也要考慮已供款的年期,因為斷保有機會失去所有現金價值/只可取回部份現金價值。
長者應根據自己的實際財政狀況而作出選擇,有需要亦可以諮詢專業有經驗的財務策劃師。
投保人壽保險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在自己不幸離世時為家人提供財務保障。如上文所述,退休人士理應為家庭的受養者,即使離世也未必會對家人做成長期的財務影響,除非長者考慮資產承傳或財產分配的問題,否則人壽保險是非必須的。
考慮到80歲長者沒有公司醫保和固定工作收入,Bowtie建議大家購買Bowtie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基本)+Bowtie 港怡醫院醫療健康組合/Bowtie 中大醫療健康組合(每月$200加購)。這個組合有甚麼優點?就讓我們一起看看!
以80歲非吸煙男士為例,投保Bowtie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基本),再加購「Bowtie 港怡醫院醫療健康組合」或「Bowtie 中大醫院醫療健康組合」,每月基本保費合共僅需$2,619。
除了 Bowtie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基本)本身為合資格醫療費用提供每年度$60萬的保障額之外,投保人如加購「Bowtie 港怡醫院醫療健康組合」或「Bowtie 中大醫院醫療健康組合」,均可享指定醫療套餐設有全數賠償*: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附加保障 | 全數賠償範圍 |
Bowtie 港怡醫院醫療健康組合 |
|
Bowtie 中大醫院醫療健康組合 |
|
投保人不論是加購「Bowtie 港怡醫院醫療健康組合」或「Bowtie 中大醫院醫療健康組合」,都可以年度免費身體檢查。另外,投保人每年亦享有 1,500 BowtiePoint(價值HK$1,500),換取癌症、子宮頸、腎臟、視光服務^、營養服務^等相關檢查項目。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附加保障 | 年度基本身體檢查 | 自選檢查項目 |
Bowtie 港怡醫院醫療健康組合 |
|
|
Bowtie 中大醫院醫療健康組合 |
|
|
作為子女的你,若希望為父母投保,就要盡早行動!須留意目前自願醫保計劃接受的最高投保年齡是80歲,長者們的醫療保障還是愈早規劃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