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者,都希望一家人相處融融洽洽。不過,成年人很容易會忽略了小朋友的感受,這樣或令小朋友不願意與家長溝通,長遠而言更有機會損害親子關係。
因此,筆者希望藉着這個專欄,邀請各位讀者的子女進行一個簡單的調查,希望能讓各位更了解子女、年輕人的想法。筆者日後亦會就着調查結果,向各位提供一些看法及稍作分享。
每位父母養兒育女都有他的心得和方法,而且因人而異,盲目依樣葫蘆,當然未必奏效。我慶幸在為人父母的漫長旅程中,感到非常喜悅和滿足,所以才斗膽將我與子女相處的理念略為整理,歸納為接下來的十期專欄文章,和大家分享交流。
我相信大部份父母生兒育女都是自己的選擇。可是你還記得你當初為什麼希望為人父母呢?你對子女最大的期望是什麼?當然每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不一樣吧,但我建議大家至少和你的伴侶好好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最好是在小朋友出生前吧!)。
你可能會覺得「莫忘初衷、勿失本心」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但認清方向其實是必要的第一步,不可輕視。夫妻如能在大方向上取得識,可減少將來因育兒而產生的爭拗。對我和我先生來說,我們最希望的是子女能夠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擁有一顆善良、仁愛的心;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有幸的話,當然也希望他們能夠貢獻社會,成就以生命感動生命。不過,倘若這使命對他們來說太過沉重的話,至少也要做到Do No Harm 吧!因此,我們與子女「約法三章」,內容非常簡單:(一)要誠實、(二)要善良,仁愛,不能害人、(三)奉公守法。
許多年前的一個聖誕假期,我和女兒的一次閒談竟然改變了我的生活,影響深遠。以下是當時我倆的對話內容:
女:媽媽,在新的一年裏,你的新年大計是什麼呢?
我:好問題!我還沒有想過呢!
女:那麼,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家庭和睦、健康快樂、對社會有貢獻吧!
女 :哈哈,我覺得我們的家庭已經很和睦了。那麼在新的一年裏,你將會做什麼令自己更健康快樂呢?
女兒的提問,令我反思良久。就是自那時開始,我便決定了每天至少要花半個小時做運動,另外每天也要花半個小時進行「心靈健康運動」(Mental health exercise) , 如畫畫、書法、閱讀、睡前冥想感恩。
我由此體會到認清你的目標、方向是很重要的,這樣你才能夠更有效地分配時間,規劃你的人生。假如你認為你是以家庭為重的話,那麼你每天陪伴家人的時間又有多少呢?畢竟愛與陪伴在親子旅程中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我覺得為子女締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培養子女喜歡學習,讓他們可以放膽地、獨立地作出新嘗試,學會不怕失敗,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記得許多年前我與子女到一間雲吞麵檔吃麵,與一對母子「搭枱」。當時那位媽媽正在滔滔不絕地教訓他的兒子,喝道:「你再咁曳,我今日就要你讀多兩本英文書先准瞓覺,睇你以後仲敢唔敢唔聽話?」我當時感到非常錯愕。試想想,如果你認為讀英文書是一種懲罰的話,那麼兒子將來又怎會喜歡閱讀、喜歡學習呢?
同樣地,我也不贊同以給予子女時間「打機」來作為獎勵。這樣做的話,不是間接認同了讀書是苦差,而「打機」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利申:我和兒子也有「打機」。我覺得打機是一種消遣,只要清楚自己工作的緩急輕重,不要沉迷便可以。)
令小朋友喜歡學習,是至為重要的。因為當你喜歡一件事情時,你做得好的機會自然會更高。至於怎樣才能培育子女享受學習,能夠獨立學習(例如不用補習老師幫忙),確實知易行難。往後我在這方面也會和大家分享一些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