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是指與疫情受控的國家聯結成「氣泡」,透過協議容許兩國民眾自由往來,毋須接受強制檢疫,鼓勵國民前往沒有安全風險的地區,恢復國際交流。
歐盟和英國亦採用類似模式,設立「旅遊走廊」(Travel Corridor),訂出一份可豁免入境強制檢疫的國家名單,並可定時或不定時因應別國疫情更新。在「旅遊走廊」中任何國家都可以決定把來自哪些地區的旅客加入或剔除,和定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例如要求入境前先作檢測、入境後或要再檢測、可否相互豁免等。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11月11日宣佈,實施與新加坡的雙邊「航空旅遊氣泡」。 兩地旅客須乘搭專屬航班,和接受兩地互認的新冠病毒測試並獲得呈陰性結果,往來兩地時就毋須接受強制檢疫。
「航空旅遊氣泡」的原則性協議,主要安排如下:
由於本港爆發第四波疫情,香港與新加坡的「航空旅遊氣泡」啟航日期延後至2020年後,並會於12月底檢視2021年的安排。
旅遊氣泡設有熔斷機制,訂明如果在過去7日,平均每日源頭不明個案超過5宗,現時考慮到香港疫情數字急速上升,但有見近日香港確診數字已有所上升,延遲啟動機制,可以減少旅客出發的不確定性,因此港府與新加坡當局重新檢視情況,宣布有關決定。
全球多個國家都陸續與周邊國家商討「旅遊氣泡」或類似的計劃,其中包括:
全球已有22個地區開放給國外旅客,這些地區雖然允許持有有效旅遊簽證旅客進入,但部份設有入境條件限制,例如要求入境人士進行14天自費隔離、自費接受醫療檢查、填寫健康申報卡、購買保險覆蓋醫療費用等。
隔離檢疫 | 旅遊地區 |
不用隔離檢疫 | 英國、貝南、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吉布地、坦尚尼亞、塞爾維亞、墨西哥城、海地、科索沃、土耳其、北馬其頓 |
須隔離檢疫 | 美國、賴索托、斯洛維尼亞、烏克蘭、白羅斯、馬爾他、賴比瑞亞、摩爾多瓦、美屬波多黎各 |
現時有110個地區開放給部份人士入境,它們僅接受該國擁有公民身份或持有指定簽證人士入境,持旅遊簽證人士不得入境,包括中國、台灣、泰國、南韓、越南、奧地利、新西蘭、丹麥、冰島、加拿大、印尼、巴西、希臘、新加坡、比利時、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
現時有70個地區暫不開放旅遊,只允許擁有公民身份或持有指定簽証人士入境,有些地區更禁止來自受新冠狀病毒影響的國家或途中訪問或過境的人士入境。這些地區包括印度、南非、以色列、匈牙利、俄羅斯、摩洛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