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透過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從而殺死細菌或阻止其繁殖。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可用作治療不同的細菌感染,如尿道炎、中耳炎、暗瘡、腦膜炎、指定腹瀉、肺炎等。
但抗生素並不適用於治療傷風或流感等病毒感染。細菌是可獨立繁殖的微生物,而病毒的體積則比細菌更少,並需要依靠其他生物的細胞繁殖。由於特性不同,引致的疾病和治療的藥物亦不相同。
很多人類感染個案都是由細菌引起的,然而並非所有細菌都會引起疾病。有些細菌一直存在於人類體內,一旦身體受有害微生物入侵或免疫力下降時,體內的細菌就會失去平衡,因而出現感染。此時,便有機會使用到抗生素治療。
正如以上所說,當出現細菌感染時,才須使用抗生素治療。常見的細菌感染包括耳、胸腔、泌尿系統、皮膚感染、繼發性細菌感染、手術後的細菌感染、某類型的性病如衣原體疾病等。
有些細菌感染疾病即使不使用藥物,也可以自行痊癒。因此醫生在處方前,會先評估並觀察病情,再決定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
醫生可能會抽取血液、尿液、糞便或黏液樣本,或從喉部、皮膚等進行拭子測試,以診斷屬於哪類型的細菌感染,從而處方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份上呼吸道感染(如傷風感冒)或腸胃炎等都屬於病毒感染,並不適合使用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但它能夠藉殺死致病的細菌,舒緩細菌感染導致的炎症。消炎藥一般指用來減輕發炎徵狀的鎮痛藥物,功效及作用都與抗生素不相同。
藥效 | 適用情況 | |
青霉素及其衍生物 | 藉干擾細菌製造細胞壁而殺死細菌 | 尿道炎、中耳炎、鼻竇炎、支氣管炎、口腔感染和肺炎 |
頭孢菌素類 | 急性鼻竇炎、支氣管炎、社區型肺炎、急性中耳炎、鼻竇炎、尿道炎和皮膚感染 | |
大環內酯類 | 殺死細菌或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 中耳感染和肺炎,常用於對青霉素敏感的病人 |
四環素類及其衍生物 | / | 多種細菌感染,或嚴重粉刺 |
磺胺類 | / | 尿道炎和支氣管炎 |
奎諾酮類 | 合成抗生素 | 廣泛類別的細菌感染,如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
抗藥性(或稱耐藥性)是指當細菌變異,對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免疫,使藥物無法再控制同類感染。一旦細菌對多種常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時,便會成為「超級細菌」或「多重耐藥性細菌」,引致嚴重的感染症狀。
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主席袁國勇教授曾指出,香港抗生素抗藥性比其他先進國家高出5倍,以金黃葡萄球菌為例,香港的抗藥性接近50%,而英國只是10%,瑞典更低於5%。
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副作用,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便秘、肚瀉及頭痛等。有些人甚至會出現過敏反應,如出現紅疹、痕癢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假如情況嚴重或持續,應立即求醫。
某些抗生素或會導致更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腎臟問題、血液異常、對陽光過敏及失聰等症狀,不過就相對罕見。
有些抗生素會減低口服避孕藥的效用、影響胎兒發育或嬰兒健康。因此正在避孕、懷孕或哺乳的婦女,應在服藥前諮詢醫生的意見。
由於抗生素有機會引致過敏反應,有敏感病歷的人土,如哮喘、濕疹和花粉熱等,應告知醫生相關敏感症狀,以便醫生處方適當的藥物。
此外,患有肝病或腎功能受損、重症肌無力症的病人,都應避免服用指定類別的抗生素。
為避免出現抗藥性或副作用,病人應根據醫生的指示服藥,並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即使病情好轉也不要自行停藥。最好每天在相同的時間服藥,不要服用雙倍劑量,亦不要自行購買並服用抗生素。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或中草藥,以免影響藥物的效力或引致副作用。服用其他藥物前,可向處方醫生查詢。
此外,奶類製品、果汁、含鈣或鎂鹽的飲食都有機會影響抗生素的效能,服藥前應先查詢清楚有什麼需要戒口。
病人應按照藥物標籤上的指示妥善存放抗生素,可放置在陰涼、乾燥及小孩接觸不到的地方。如果藥物標籤上列明抗生素須存放於雪櫃內,請將其存放於保鮮格,切勿放在冰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