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債券,簡稱「銀債」,顧名思義就是政府特意為「銀髮族」(即長者)發行的債券。自2016年起,政府每年都有推出銀色債券,供年滿65歲或以上的長者認購。
政府至今發行的銀色債券年期(包括今年在内),均為三年。每半年派一次息,息率與通脹掛鈎。而今年發行的銀色債券,保底息率更調高至3.5厘。
今年的「銀債」與剛剛發行的iBond,主要有以下三大分別:
銀色債券 | iBond | |
申請者年齡 | 65歲或以上,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 | 年滿18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 |
保底息率 | 3.5厘 | 2厘 |
二手市場 |
不會在港交所上市,所以沒有二手市場; 如果想提早套現,可以原價加上相應的累計利息,賣回給政府 |
在港交所上市,可在二手市場進行買賣 |
銀色債券的利息是與通脹掛鈎,所以息率回報是浮動的,即浮息。浮息是根據政府統計處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以最近6個月按年通脹率計算的。
同時,政府保證今年銀色債券的年利率,不會低於定息3.5厘。也即是說,如果浮息低於3.5厘的話,銀色債券的年利率還是會以3.5厘來計算。
假設成功認購100手,即額度為100萬元的銀色債券,並持有直至到期日,三年總利息收入最少將有10萬5千元(未扣佣金支出及其他費用)。
最低及最高年齡要求 | 2021年或之前年滿65歲(即1956年或之前出生),沒有最高年齡限制 |
身份資格 | 認購者需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 |
每手最低金額及上限 | 每手1萬港元,每人最多只能獲配發100手,即100萬港元 |
發行額 | 目標發行額為100億港元,若市場反應良好,發行額可提高至最多150億港元 |
今年的「銀債」將於2020年12月1日早上9時,開始接受申請認購,至12月11日下午2時截止。「銀債」認購結果預計將於12月18日公佈,並在12月22日正式發行。
合資格人士可於下列20間政府委任的配發銀行,或證券經紀申請認購:
配發銀行 |
證券經紀 |
|
1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耀才證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
2 |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
嘉利証券投資有限公司 |
3 |
創興銀行有限公司 |
時富證券有限公司 |
4 |
大新銀行有限公司 |
致富證券有限公司 |
5 |
恒生銀行有限公司 |
佐雄証券有限公司 |
6 |
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 |
第一金和昇證券有限公司 |
7 |
上海商業銀行有限公司 |
富昌證券有限公司 |
8 |
交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一通投資者有限公司 |
9 |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 |
輝立証券(香港)有限公司 |
10 |
花旗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新富證券有限公司 |
11 |
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中順證券期貨有限公司 |
12 |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
南華證券投資有限公司 |
13 |
華僑永亨銀行有限公司 |
新寶城證券有限公司 |
14 |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新鴻基投資服務有限公司 |
15 |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 |
T&F Equities Limited |
16 |
集友銀行有限公司 |
大盛証券投資有限公司 |
17 |
招商永隆銀行有限公司 |
大德證券(亞洲)有限公司 |
18 |
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大華繼顯(香港)有限公司 |
19 |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 |
永富證券有限公司 |
20 |
大眾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宏高證券有限公司 |
「銀債」過往的派息率在2厘至3.2厘之間。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美國甚至全球的利率預計將會持續低企。相比之下,今年「銀債」的保底息率已有3.5厘,相當吸引。
過往銀債 |
保底息率 |
每年派息率 |
第一期(2016年) |
2厘 |
2厘 – 2.6厘 |
第二期(2017年) |
2厘 |
2厘 – 3.2厘 |
第三期(2018年) |
3厘 |
3厘 – 3.2厘 |
第四期(2019年) |
3厘 |
3厘 – 3.2厘 |
認購投資產品時,不應只看回報,應考慮其他指標,例如投資年期、可承受風險等,視乎個人情況而決定。以下是筆者將「銀債」與市面上一些類近的投資產品作出的簡單比較,以供大家參考:
銀色債券 |
港元定期 |
短期儲蓄保險 |
政府年金計劃 |
|
回報率 |
浮息,但保證不低於3.5厘 | 普遍低於1厘 | 普遍2至3.5厘 | 似乎申請人歲數、性別、預期壽命等,長期回報率普遍有3至4厘 |
年期 |
3年 | 1星期至1年 | 供款期1至2年,亦可預繳,保單期3至5年 | 直至申請人百年歸老 |
備注 |
– | 新客戶定期利率會更高;
存入資金越多,定期利率亦會更高 |
回報率以期滿保證内部回報率計算;
若提早退保,回報率會降低 |
回報率以内部回報率計算;
申請人壽命越長,回報率亦越高,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