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都市病。根據《2003至2004年人口住戶健康調查》,本港15歲及以上人士的患病率高達30%。雖則高血壓的病患以老年人居多,但一項2014年的研究顯示,本港有多達8.2%和2.2%的在學男女生都患有高血壓,可見高血壓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在深究高血壓這個課題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什麼是血壓。當心臟將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分時,過程中產生的力量會對血管壁構成壓力,是為「血壓」。而由於心臟是透過一縮一舒的原理供血,所以量度血壓值時會有兩項數字,分別是 1) 上壓(收縮壓)和 2) 下壓(舒張壓)。
雖則血壓每分鐘都會隨姿勢、活動、情緒、甚至是睡眠質素等因素變化,但如果發現你的上下壓長期超過正常水平,就有可能患上高血壓。下表顯示正常血壓及高血壓的度數分別︰
血壓級別 | 上壓 (mmHg) | 下壓 (mmHg) |
正常 | <120 | <80 |
前期高血壓 | 120 – 139 | 80 – 89 |
高血壓 | ||
第一期 | 140 – 159 | 90 – 99 |
第二期 | ≥160 | ≥100 |
糖尿病及長期腎病患者 | ||
高血壓 | ≥130 | ≥80 |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兩者成因各有不同。
患病成因不明,一般與下述的風險因素有關:
患者大多患有其他疾病,如腎病、內分泌失調等,又或者患者有服用其它藥物,比如是免疫抑制劑、抗焦慮及抑鬱藥物、避孕藥物等,令血壓難以控制
值得留意的是,本港95%的高血壓患者都屬於原發性質,而當中僅10%患者會出現頭痛、面紅、鼻出血等徵狀,其餘絕大多數都不會有明顯表徵。所以市民最好定期驗身或量度血壓,及早察覺問題以安排適當治療。
話雖如此,嚴重的高血壓還是會引致以下症狀:
因為血壓值通常在睡前2小時開始下降、起床後2小時開始攀升,所以早上剛起床和晚上臨睡前的數值最具有參考價值。如果作息不定時的話,也可以選擇自己較放鬆的時間段。另外,如果有服用影響血壓的藥物,就要在吃藥前量測。最重要的是,每次測量的時間最好固定。
量度血壓是最好保持放鬆,身體可輕鬆向後靠著椅背,雙腿平放地上,不要交叉也不要講話。必須確保手臂與心臟在同樣高度,上手臂微彎,手心向上,不用施力。正常人的左、右手的血壓都會有出入,一開始可先記錄左、右兩隻手的血壓,約莫一星期之後,再選取數值較高的那隻手固定量度。
壓脈帶的鬆緊會影響血壓的測量值,所以選擇血壓計時,最好先量度自己手臂圍的尺寸。
手臂圍 (cm) | 壓脈帶尺寸 |
>32 | 最好選擇較寬一點的壓脈帶 |
22 ~ 32 | 市面上一般壓脈帶適用 |
<22 | 最好選擇較窄一點的壓脈帶 |
如果穿著不是太厚或者太緊,無須捲起袖子就可以直接量,以免令壓脈帶不平穩,影響結果準確度。
量血壓前,最好先靜靜休息3~5分鐘。如果剛做完運動、匆忙奔走或吃飯、泡澡,亦需要靜待10~15分鐘。測量前需避免抽菸或喝茶、咖啡、及含有酒精的刺激性飲料。
一般而言,醫生會利用血壓計量度血壓。但亦有可能視乎情況,安排有需要的患者進行血液檢驗、心電圖、胸肺X光照片檢查、尿液檢驗、眼底檢查等進一步檢查,以肯定引致血壓高的病因,及觀察病情有否對其它身體器官構成傷害。
如果你未曾確診高血壓,建議至少每2年檢查1次血壓;但如果你已確診,或有其它相關疾病,則最好作更頻密的檢查,詳細檢查次數可諮詢你的負責醫生,以便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針對高血壓患者,醫生通常會建議從「藥物治療」和「生活習慣」兩方面著手。
以降血壓藥為主,常見藥物包括利尿劑(diuretics)、血管收縮素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血管擴張劑(vasodilators)等。正常而言,只要遵從醫囑定時定量服藥,藥物控制血壓的成效十分理想。
由於原發性高血壓基本上是不能根治的,所以即使血壓暫時回落至正常水平,患者亦不宜自行停藥或減藥,否則血壓有機會回升。
並非每一個高血壓病患都需要服食藥物,部分患者可靠改變生活習慣改善問題。積極減肥、進行恆常體能活動、避免攝取過量鹽分和酒精等,都有助降低血壓。
千萬不要看少生活習慣的影響力,其效果可是十分顯著:
執行方法 | 可降低收縮壓 (mmHg) |
減重10公斤 | 5 – 20 |
減少6克食鹽攝取量 | 2 – 8 |
每日健步走40分鐘 | 4 – 9 |
假如你已確診高血壓,你應該與你的家庭醫生共同商量出一個切合個人需要的治療方案,內容包括但不局限於目標血壓水平、血脂水平及體重指標(BMI)。
即使身體健康,也應該定時接受身體檢查,建議檢查項目有體重指標及腰圍、血糖、血壓、血脂、腎功能檢查等項目。
無論你是想避免病情惡化、仰或是想防患於未然,都應該嘗試控制一日三餐的營養攝取。飲食餐單中適宜增加蔬果比例,多選擇新鮮的肉類,減少吃加工醃製食品。調味亦應減少豉油、蠔油、麵豉、腐乳、茄醬及鹽的用量,盡量採用天然的調味料如蒜、洋葱、胡椒等。外出進食時優先選擇含低脂肪的食品,肥肉、油炸食物、蛋糕等高脂食物可免則免。
吸煙對血壓有非常直接的影響。由於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身體釋出腎上腺素,令心跳加快,使血壓因而飆高。而根據2008年一項研究,吸煙人士比非吸煙人士羅患高血壓的風險高15%。即使戒煙,患高血壓的機率仍會比從未吸煙者高約10%,可見危害之大。
此外,基於酒精會導致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使血管對升壓物質的敏感度增加,長期性飲酒也會令血壓難以控制。假設一個人每天攝取60~75g的酒精,其舒張壓會上升至少2~4mmHg,收縮壓更會大增5~6mmHg。反之,如果病人能在病情轉差前及早戒酒,不但血壓會有顯著降幅,更能減少降血壓藥物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