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大多是由於腸黏膜或胃黏膜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致發炎,而且具傳染性,成因大多與飲食有關。
患者有可能進食了受到過濾性病毒或細菌感染的食物。食物製作過程不合衛生、使用了不潔的煮食器皿、由帶菌的廚師烹飪,或食物在室溫下存放過久等,均有機會令食物受到污染。
而病毒性腸胃炎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場所,例如學校或老人院中,經糞口途徑傳播。若患者如廁或嘔吐後沒有徹底清潔雙手,當其他人再接觸患者觸碰過的地方(如門柄)後進食或接觸口腔,均有機會以飛沫形式,間接吸入患者排泄物或嘔吐物中的病菌,從而受感染。
另外,若患者進行了令自己過敏的食物,例如蛋、蝦蟹、牛奶等亦有機會患上敏感性腸胃炎。
腸胃炎大都是由於細菌或病毒感染,兩者均具傳染性。
敏感性腸胃炎就屬於比較少見的非傳染性腸胃炎,起因是患者進食了引致過敏的食物如蛋、蝦蟹、牛奶等;當中,更罕見的是由化學物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例如不慎誤服含過量農藥的蔬菜。
腸胃炎的症狀可能持續數日或以上,常見症狀包括:
如腸胃炎患者出現以下嚴重的症狀,應該多加留意並盡早求醫,以避免嚴重的後果。
患者出現脫水的跡象
患者出現嚴重噁心或嘔吐,引致食慾不振
患者出現嚴重肚瀉,甚至大便帶有黏液或帶血,這表示有可能有其他併發症
腸胃炎的患者在飲食上要多加留意,以免令病情久久不癒或惡化,「戒口」尤其重要。
若腸胃炎病情輕微者,一般而言兩至四日便會痊癒,但由於腸胃炎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因此建議若有相關症狀,應該盡早求醫。
由於腸胃炎可分為細菌性或病毒性,而病毒性腸胃炎的病因主要是和病者的病毒有接觸或進食受污染食物或食水,因此傳染性較高。以下情況亦會增加其傳染性:
雖然止瀉藥可紓緩腸胃炎患者的腹瀉症狀,但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這類藥物會減慢腸臟蠕動,因此令病菌滯留在腸道內繼續繁殖,從而延長患者處於帶菌的狀態,故此若非必要,否則不建議服用止瀉藥。值得一提的是,止瀉藥在孩童患者身上更應謹慎使用,因為可能會引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腸臟麻痺、昏迷甚至停止呼吸。
施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