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不同討論區最常見的 3 大疑問前,我們希望先向大家講解投保危疾保險之目的,讓大家可以更易理解下文內容。
危疾保險的受保人如確診危疾,或出現一些特定狀況(以 Bowtie 危疾保為例:永久完全殘障1、不能獨立生活2等),將可以獲得一筆過的賠償以支援受保人在患病時無法工作的生活費,而賠償額就是投保額。
有部份保單只提供 1 次的賠償,有部份則提供多次,甚至無限次賠償*,視乎不同計劃而定。
總結網上的討論,大家在考慮買儲蓄危疾定純危疾時,都離不開兩個主要考慮因素,就是價錢及保障。
先看兩者的分別:
大家猶豫的都是「買定期危疾保險,到年長時亦要交保費;但終身危疾在供款期間較貴。」,所以不知如何二揀其一。
另一方面,亦有網民提出︰不少保險公司為了推銷儲蓄危疾,都調高了純危疾的保費,倒不如買儲蓄危疾的說法。
Bowtie:一般網民考慮的都是「買終身危疾,一開始辛苦啲」還是「買定期危疾,比少啲保費,但年老時辛苦啲因為要一直供下去」。
其實,絕對有方法可以在年輕時支付便宜保費,而年老亦不用太辛苦。
一般來說,計算保額可利用 3 年年薪為底,繼而按自己生活水平調節。如果你需要較大的危疾保額,但預算有限,定期危疾保較適合你!
如果擔心老年時,純危疾保的保費支出負擔,建議調低保額(甚至斷保),以減低保費支出。這樣做的原因是:因危疾保是為了在受保人患病時不能工作而提供生活保障,而大多數人在退休後已累積不少財富,經濟壓力減少,危疾保的作用亦相應降低,自然可以調低保額。
同時,投保純危疾保險時節省的金錢,你亦可以利用再去投資,回報用於退休生活。
調低保額/斷保,等於無錢醫病?
本文不斷重申的觀念就是:危疾保不是了醫療費用,是為了患病時停工時之生活費。所以調低危疾保保額,或斷保不等於無錢醫病,因為醫療保險或癌症醫療保險仍可以為你的醫療費用提供保障!
年老時保留醫療保險更重要!
一般儲蓄型危疾保(多重保障) | |
~HK$32,400平均年保費* 假設投保人供 18 年 總數為 HK$583,200 | 35 歲 10 年平均年保費 ~HK$3,300* 45 歲 10 年平均年保費 ~HK$4,300*
假設其後每 10 年的平均年保費貴 ~HK$1,000: 55 歲 10 年平均年保費 ~HK$5,300* 65 歲 10 年平均年保費 ~HK$6,300* 75 歲 10 年平均年保費 ~HK$7,300* 假設投保人供 50 年至 85 歲,未有調低保費或斷保 總數為 HK$265,000 |
Bowtie 危疾保(多重保障)比儲蓄型危疾保之總保費平逾 2 倍。
*以 35 歲非吸煙男性投保有市面上提供多重保障的危疾保險為例,市場上一般提供多重保障的儲蓄危疾保險 (18-20 年保費供款期) 標準保費的平均值(數據為 2022 年 3月 10 日), 而「Bowtie 危疾保 (多重保障)」標準保費則以 10Life 資料計算。
除了價錢,網民對純危疾保險的保障都有保留,以為終身危疾比純危疾保障好。其實,不少都是謬誤!讓我們先看看大家的謬誤。
網民普遍認為:
Bowtie:其實定期危疾的保障不一定比終身危疾少。
Bowtie︰的確危疾易復發,特別是癌症復發的個案,我們亦聽過不少,但絕非只有儲蓄危疾/終身危疾才可賠多過 1 次。市面上已有不少純危疾保險為受保人提供多次,甚至無限次的保障。以 Bowtie 為例,就有危疾保(多重保障),提供 5 次 100% 投保額的保障^,有效保障危疾復發的情況。
而對比一般儲蓄型危疾保,總保費可以平逾兩倍。
如果你只是為了賠償的次數而決定投保儲蓄/終身危疾,我們建議你上網研究或向專業人士查詢多重保障的純危疾保險計劃,進行比較,再下決定。
Bowtie︰投保危疾保險之目的是為支援「在患病時無法工作的生活費」,早期危疾多不會影響你的生活,無須用到危疾保險,醫療保險足以為你提供治療保障。其實一分價錢一分貨,非必要的保障範圍反會令保費提升,因此大家毋須盲目追求大又多的保障。
的確,投保儲蓄危疾,無病無痛時可取回保費,更有額外回報;而純危疾的保費無法取回,但不代表前者就是「抵」。
首先,多數終身危疾保險的計劃亦未能保證供滿特定年數就一定可以回本,因為終身危疾保險內的回報亦可分為「保證回報」及「非保證回報」,只有前者是你可以肯定獲得的回報,後者則要視乎保險公司的投資成果。
以下列的討論區的個案為例,回本期不斷延期。
Bowtie:如果你因為以上 3 個謬誤,而一直踟躕於純危疾保及終身危疾保險中,你就可以重新考慮投保哪一款了。
畢竟保險要在身體健康時買,如不幸患病就後悔不及,因為每一位受保人都要經過核保的程序才可成功投保,如果在核保過程中,發現受保人患病(或其他不健康的情況),保險公司就有機會加 Loading/不保事項。
以 30 歲、非吸煙的男士投保 HK$400 萬 Bowtie 危疾保(多重保障)只須 HK$472/月;而投保 Bowtie 危疾保只須 HK$363/月。 |
投保一次賠償的危疾保,還是多重保障的危疾保較好?
視乎個人的需要,如果你較年輕,又可以負擔得起每月接近 HK$100 的保費,Bowtie 建議你投保 Bowtie 危疾保(多重保障)。如果你已有危疾保險,只是為了提高保額而多買一份,Bowtie 危疾保就已經足夠!
Bowtie:投保當然愈早愈好,因為如果未來不幸患病(不論大病或小病),都有機會影響你的核保結果,未必能夠以「標準保費」投保,甚至未能投保。
事實上,危疾有年輕化的趨勢。以癌症為例,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20 至 44 歲年齡層的癌症發病率持續上升。
2000 年 | 每 10 萬人有 96 人發病 |
2018 年 | 每 10 萬人有 109 人發病(🔝13%) |
所以如果你需要供養家人,或養活自己,即使只是 20 多歲的年輕人也需要一份危疾保險,以防自己患病時,未能上班,那麼家人/自己的生活都會受影響。
但 Bowtie 也明白 20 多歲的年輕人每月預算未必太多,如預算有限,我們建議先買一份實報實銷的醫療保險。
除了連登仔的討論,我們亦有留意其他論壇(如 Beauty Exchange)的討論,發現不少人都對危疾保險有疑問。
其中一個疑問就是「就黎 40 歲,依家先買危疾保會唔會太遲」。
Bowtie:一個人是否需要「危疾保險」,難以用年紀去決定。當然如果你已經達 65 歲並已退休,沒有經濟負擔,自然可以降低保額,甚至退保。
而如果 40 歲時需要供養家人或養活自己,你就需要一份危疾保險,以防自己患病時,未能上班,家人或自己的生活會受影響。如果你已經有一份危疾保險,亦可以負擔得起每月的保費 ,當然要保留危疾保險!同時亦要定期審視生活開支,當人生階段轉變時,開支亦會轉變。
假設:你最近生了小朋友,生活費自然會比從前貴,因為你要負擔兒子的費用(尿片、奶粉,甚至未來 1-2 年的學費等),你就可能需要提高保額!
反之同為 40 歲,未有工作,由家人供養,你就未必需要一份危疾保險!畢竟即使你患病需要休養,也無須擔心生活費用,你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份醫療保險,或癌症醫療保險就足夠!
如果認為自己需要危疾保險,當然愈早投保愈好。因為如果不幸患病後,你就未必可以通過核保,當然如果預算有限,我們建議先買醫療保險。
買多重保障定一次保障好?
Bowtie:針對上述網民的情況,如有預算,建議投保多重保障,因為部份危疾復發率高:危疾易復發,多重保障可提供更大保障。
根據研究數據,危疾復發率高。以癌症為例,復發率以下:
癌症 | 復發率 |
卵巢癌 | 72%3 |
肺癌 | 30-55%4 |
大腸癌 | 30-40%5 |
前列腺癌 | 48%6 |
投保多重保障的危疾保,即使不幸患上危疾,並於數年後復發,保障亦足以支援復發時的生活開支,你就可以放心休養!
我們亦留意到,有不少連登仔的討論是圍繞著Bowtie純危疾,例如「易唔易claim」、「係咪真係冇agent」,甚至是「某日執笠嘅話點算」。
Bowtie危疾易唔易claim?
Bowtie:保險索償並不一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填寫文件。Bowtie自創網上索償系統,投保人只需登入系統並上傳有關醫療文件,即可完成索償申請程序。
截至2021年10月,80%索償個案都能在10個工作天內完成批核。而當中除了審查資料的時間,還包括等候醫療報告或其他補充文件的時間。完成批核後,索償金額平均可於3個工作天內轉帳到戶。
如果受保人因病不方便親自辦理索償的話,Bowtie也允許已授權的親屬代為處理申請索償,盡可能確保整個危疾保的索償過程順暢、高效。
Bowtie真係冇agent?
Bowtie:正確,Bowtie作為一間純網保險公司,致力以科技改革傳統保險銷售方式,所有危疾病產品資料可以直接到Bowtie網站了解,不用約見中介,更加簡單省時。
不過,網上保險並不等於零服務,若然你對Bowtie危疾保的產品有任何疑問,或是希望有人協助處理索償程序的話,Bowtie客服及醫療團隊亦會從旁協助,助你解決保單問題。
如有需要,你亦可以考慮親身到訪Bowtie客戶服務中心。客服中心的辦公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10:00至下午5:30,建議提早一天致電客戶服務熱線 3008 8123 進行預約。
如果Bowtie倒閉,份危疾保點算?
Bowtie:不少人認為保險公司規模越大,就越不可能倒閉,所以該公司的保險產品就越買得過。但事實都是否如此呢?
正確而言,一間保險公司會否倒閉,並非直接與該公司的規模掛鉤,反而是視乎該公司能否準確計算風險,並且是否有合適的再保險安排。
香港官方對保險公司有着非常嚴格的監管,包括必須持有充足的股本及償付準備金、足夠的再保險安排等等。Bowtie不但獲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授權,更得到Sunlife永明金融、三井物產(三井)、香港 X 科技基金及天使投資者支持,首輪及B1輪融資額已逾HK$4億元。
事實上,在過去170年間,香港未曾出現保險公司倒閉的事故,充其量也只是併購。即使出現偶發性的併購情況,投保人亦無需太過擔心。因為保險是一份合約,易手後的負責公司仍必須履行合約內容,變相不會影響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