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身體出現以下先兆,不論症狀嚴重與否,都應該接受檢查:
醫學界普遍建議市民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除此以外,以下高風險或出現先兆人士都需要接受體檢:
有家族病史
直系親屬患有癌症、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家族遺傳病病史。
年齡層
由於不同年齡人士均有機會患病,因此即使年輕人士都應及早進行相關的身體檢查,以適時跟進健康狀況。而身體狀況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走下坡,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接受最少每年一次的身體檢查。
肥胖
中央肥胖或體型過重人士患上心血管疾病、三高或中風的風險較高。
更年期後的女性
更年期後的女性身體因缺乏荷爾蒙,會大幅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個人擔憂
在生理或心理上,對自己健康有懷疑或感到不安的人士。
除了各醫療機構或醫院推出的身體檢查計劃外,市民在家亦可以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查,不過準確度當然低於醫院的身體檢查,所以建議有病徵或在自我檢查過程中有懷疑人士,應尋找專業意見,接受正式的醫學檢查。
市面上有不少健康問卷調查,給予市民基本概念,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另外,亦可透過平日的觀察、觸摸及簡單家用醫學儀器來作自我檢查:
普通身體檢查適合身體沒有出現特別病徵的人士,一般涵蓋常見的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痛風、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常見的檢查方法簡單而且風險較低,包括量度身高體重、查詢個人病歷及家族病史、抽血、驗小便、心電圖、婦科檢查、大便隱血測試及部分癌症篩查等。以下會詳細各類常見項目的原理、作用和適用人士或情況:
原理
檢查血液的細胞成分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血色素等是否正常
作用
反映身體有否出現貧血、感染、白血病、淋巴瘤或器官功能失調
適合情況
出現症狀如氣喘、發燒、淋巴腫脹等
原理
檢驗腎臟釋出的電解質、肌酐和尿素等
作用
反映腎臟是否正常運作或有否出現前期腎衰竭,血液中的鈉及鉀則反映體內電解質有否出現失衡
適合情況
出現症狀如尿量減少、抽筋或昏迷
原理
檢驗肝臟產生的酵素、蛋白質、代謝物的水平
作用
反映肝臟有否受損、硬化或衰竭
適合人士
有肝癌家族史、肝炎帶菌的人士
原理
糖化血紅素(HbA1c)是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而成,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紅素的濃度就愈高,HbA1c 可反映兩至三個月的血糖指數
作用
可透過隨機血糖、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讀數反映有否患上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風險
適合人士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士
原理
膽固醇是體內的脂肪類物質,主要是由肝臟製造或從食物中吸取。膽固醇不能溶於水中,在血液中會與蛋白質結合成脂蛋白
作用
透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來反映有否高血脂及患上冠心病、中風的風險
適合人士
高齡、不良的飲食習慣、肥胖、缺乏運動、飲酒過量、吸煙及有高膽固醇血症家族史的人士
原理
反映心臟在收縮和放鬆時的壓力
作用
持續的血壓及心跳監察可反映有否患有高血壓或心律不正等疾病
適合人士
有高血壓或心臟病家族史的人士
原理
以身高、體重比例來用作整體營養狀態和肥胖的指標
作用
判斷會否超重而增加以下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癌症等
適合人士
肥胖或中央肥胖的人士
原理
心臟肌肉跳動時會產生微量的電流,透過黏貼在身體的電極貼片,檢測和記錄心電活動
作用
排除心律不正、急性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
適合人士
胸痛、胸悶、氣喘和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士
原理
透過顯微鏡檢查、化學試驗與微生物試驗等,檢驗尿液中的蛋白質、紅血球、細菌等
作用
反映尿道感染、腎病、糖尿病等疾病
適合人士
發燒、小便帶血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士
原理
透過顯微鏡檢查、化學試驗與微生物試驗等,針對糞便量、顏色、濃稠度、氣味等,加以檢查
作用
反映腸癌、腸胃炎、細菌或病毒感染等疾病
適合人士
長期腹瀉、大便帶血、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士
原理
將能量以電子束的形式通過胸腔,取得器官及組織的影像
作用
作為一個指標排除肺結核、氣胸或腫瘤等疾病
適合人士
咳嗽,氣喘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士
原理
利用高頻聲波顯示體內的器官以及血管中血液的流動
作用
常用於檢查肝臟、膽、胰臟、脾臟、腎臟、甲狀線、 盆腔、前列腺等器官,有否出現腫瘤
適合人士
出現症狀例如腹痛、腰痛等和有家族病史的人士
以下表列了部分診所或醫院的身體檢查收費:
醫院/診所 | 價錢 | 套餐特點 |
Bowtie & JP Health (WhatsApp預約) | 三高基本計劃/ 小、中、大沙律身體檢查套餐 HK$1,050 – $4,800 | 計劃包括:
|
港怡醫院 | 檢查計劃套餐(卓越/尊尚/優裕) | 計劃包括:
|
中大醫院 | 全康男士健康檢查計劃 | 計劃包括:
|
全康女士健康檢查計劃 | 計劃包括:
|
身體檢查項目並非愈多就愈好,接受體檢前建議先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根據個人及家族病史、年齡、症狀等,選擇所需的體檢項目。由於部分檢查例如腸胃鏡屬於入侵性程序,本身有一定的風險如感染或出血等,因此盲目選擇包羅最多項目的體檢套餐不但存在潛在風險或併發症,體檢結果的準確度亦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