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是體內的重要器官,負責吸收有用物質及排走有害毒素,主要功能包括製造膽汁及脂肪代謝、糖代謝、排毒、製造蛋白質及血凝因子等。當肝臟細胞出現異常分裂及變異,就會引致肝癌。肝癌分為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
- 原發性肝癌是由於肝臟細胞異變產生惡性腫瘤,常見的原發性肝癌有「肝細胞癌」及「膽管細胞癌」。肝細胞癌多局限於肝臟,很少擴散到其他器官;而膽管癌則是膽管壁細胞的癌變所引起
- 轉移性肝癌是由身體其他器官的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導致肝癌。常見的源頭為大腸、胰臟、胃部、肺部、乳房等
根據衛生署的數據顯示,於2016年肝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5位,共有1810宗新症,男女比例為3.3比1,常見於50至70歲人士。於2017年則有1552人死於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隨著醫學進步,總年齡標準化死亡率亦呈下降趨勢:
肝臟具有自我修復功能,所以早期病徵並不明顯,中後期腫瘤逐漸變大,便會出現以下症狀:
- 右上腹有硬塊、腹痛
- 腹部腫脹,刺激橫隔膜神經,引致右肩胛骨位疼痛
- 腹部積水,腹部表面出現靜脈青筋
- 皮膚和眼睛泛黃、皮膚痕癢
- 凝血素不足,易受傷出血
- 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
- 發燒、噁心、昏睡、疲倦及虛弱
-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肝癌有很多成因,較高風險的因素包括:
- 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全世界有55%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傳染引致,於香港更有10分之1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乙型肝炎患者患上肝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00倍,而丙型肝炎更高150倍
- 肝硬化:如果肝臟長期受損,便會出現肝硬化,演變成肝癌
- 酗酒:長期攝取過量酒精可引致肝硬化,形成肝癌
- 各種代謝症:如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紊亂會令肝臟損害,從而演變成肝硬化和肝癌
- 進食有霉菌的食物,如花生、穀物、粟米、大豆、乾果等,發霉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可導致肝癌
- 長期吸入有害化學物質或環境污染物,如吸入製膠廠使用的聚氯乙烯
- 膽管炎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有機會引致膽管細胞癌
- 家族遺傳:曾有家人患上肝癌,亦會增加患癌風險
如果懷疑患上肝癌,應接受以下檢測:
- 肝功能測試:驗血評估肝功能是否能維持身體正常運作,有助判斷患者是否適合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 血液甲胎蛋白檢查:肝癌細胞的腫瘤標記為甲胎蛋白,所以甲胎蛋白是肝癌檢驗指標
- 腹部超聲波檢查:利用超聲波觀察肝臟情況,以確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
- 電腦掃描(CT):為肝臟拍攝不同角度的X光片,以確定腫瘤的位置及大小,影像較超聲波清晰
- 磁力共振掃描(MRI):以磁場構成身體橫切面的影像,以確定腫瘤的位置及大小,區分腫瘤屬良性或惡性,亦有助觀察軟組織和肝臟血管的狀況
- 血管造影檢查:以X光觀察血液流動,找出提供腫瘤營養的血管,有助了解腫瘤位置
- 活組織檢查:抽取肝瘤少許組織作化驗,判斷腫瘤屬於良性或惡性
如果經初步檢查後,發現是轉移癌,則需再進行骨骼掃描、正電子掃描等檢查,才能定出治療方案。
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肝癌分期系統,根據的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的分期系統:
分期 |
腫瘤情況 |
第一期 |
只有一個腫瘤,沒有血管侵蝕現象 |
第二期 |
只有一個腫瘤,血管有侵蝕現象,或有多個少於5厘米的腫瘤 |
第三期 |
多發性的腫瘤,多於一個腫瘤,至少有一個大過5厘米 |
第四期 |
多發性的腫瘤,出現多個大於5厘米的腫瘤,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或其他器官 |
正如以上所說,早期肝癌的病徵並不明顯,當患者發現患病時,可能已到癌症的中後期,增加治療的難度。醫生會根據癌細胞的種類、腫瘤的大小、位置、擴散程度和病人的健康狀況等,決定適當的治療方案。主要治療方法包括:
手術切除
- 原理:切除腫瘤及附近受影響的組織
- 適用於:癌細胞只出現於兩葉肝臟其中一葉,屬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良好的患者
- 存活率:62%病人有3年的存活率;50%病人有5年的存活率
- 副作用:傷口感染或引起肝衰竭、血栓塞、肺炎、出血
消融治療
- 原理:通過高能無線電波、熱能、冷氣體和濃縮酒精等方式,破壞癌細胞
- 適用於:早期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或無法進行手術治療者,腫瘤需小於3厘米或腫瘤數目少於3個
- 副作用:腹部疼痛、肝臟感染、胸腹腔出血和傷及附近的內臟組織
肝動脈化療栓塞法
- 原理:透過導管將注射特殊油劑和藥物進入肝動脈,阻塞供應營養給腫瘤的血管,使養份無法送達腫瘤,讓腫瘤自然壞死
- 適用於:兩葉肝臟均有腫瘤,但未轉移到其他器官的肝癌;或其中一葉有腫瘤,但肝功能欠佳,無法進行切除手術或局部消融治療
- 副作用:發燒、噁心、腹痛、肝臟感染、膽囊炎、肝臟主血管堵塞、腸道不適
肝臟移植
- 原理:進行移植手術
- 適用於:腫瘤直徑小於6厘米、癌細胞未擴散
- 副作用:身體可能排斥外來器官
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治療
- 原理:透過從體外發射高強度超聲波,聚焦到體內的腫瘤,釋放出超過攝氏60度的高溫殺死癌細胞
- 適用於:原發性肝癌及轉移性肝癌,並無法進行切除手術的患者
- 副作用:治療部位的皮膚輕微泛紅不適
體內放射療法 / Y-90治療
- 原理:透過導管將放射性微球注入到肝臟,令放射物質直接集中對腫瘤發揮作用,減少對周邊器官的影響
- 適用於:中晚期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或作局部消融治療消除癌細胞
- 副作用:放射性肝炎
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
- 原理:通過利用多模態圖像配準、放射處理計劃、呼吸動態管理及圖像引導放射治療,將高劑量輻射送入到腫瘤,提升治療準確度,同時保存肝臟完整性
- 適用於:無法接受手術或作局部消融治療的患者
標靶治療
- 原理:使用標靶藥物索拉非尼(Sorafenib)針對性殺死癌細胞
- 適用於:末期肝癌病人、無法進行切除手術、消融治療或經動脈化療栓塞術的肝癌患者
- 副作用:高血壓、疲倦、腸胃不適、心肌缺血、甲狀線功能障礙、腸穿孔、肝炎、噁心、食慾不振、脫髮、鼻或牙齦出血、皮膚乾燥痕癢、手腳掌腫痛起泡等
肝臟是人體內重要器官之一,亦是身體的排毒站,其他器官的血液都會經過肝臟。因此肝臟一旦受損,可引致不同併發症:
- 腫瘤破裂/出血:可引致急劇腹痛和休克,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 胸腹積水:當腫瘤細胞轉移到腹膜會產生腹水,並直接入侵橫隔膜及胸膜
- 肝性腦病:當體內毒素積聚,就會引起肝性腦病,並出現智力減退、認知障礙、行為失常等症狀,常見於晚期肝癌患者
- 肝功能衰竭:當腫瘤嚴重損害肝臟,可引致身體各處出血
- 上消化道出血:當癌細胞入侵門靜脈,可引起門脈壓高和上消化道靜脈擴張出血
- 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可引發腎功能衰竭,無法排除體內廢物
- 腫瘤轉移:腫瘤可能轉移到腦或皮下組織
由於肝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最緊要及早預防和定期檢查,特別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建議每年定期跟進及檢查,以減低患病風險!除此以外,也要注意:
- 戒煙酒
- 作息定時
- 多吃蔬菜水果
- 若有家人患有乙型肝炎,應及早接受血液檢查,以確定是否已產生抗體
- 接受乙型肝炎免疫注射,須在6個月內注射3次
- 使用安全套
- 切勿共用針筒
- 貯存食物於乾爽的地方,不要進食發霉或變壞的食物
以上內容由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提供。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