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知識
保險知識

醫生濫收費用真的存在嗎?有幾離譜?專家教你如何自保!

醫生濫收費用究竟有多嚴重、有幾普遍?如果不幸遇上,市民又應該如何自保?Bowtie今次請來保險專家智偉,跟大家一起講解。
作者 劉智偉
審核 John Sze
日期 2024-05-20
更新 2024-05-20
目錄
如何定義濫收?濫收情況普遍嗎?醫療通脹於標準房增幅較私家房/半私家房為高濫收的側面佐證減少被濫收的6大貼士保險公司有友好醫療機構,點解對客戶有好處?Bowtie × 指定醫院 = 更佳體驗
Bowtie四月網誌專屬優惠碼

在我14年的保險生涯當中,時有聽聞醫生濫收醫療費的事件,甚至亦有客戶遇上疑似濫收個案,在出院找數時,才發現醫生手術費,比起原來的報價,高出50%之多!上年年尾的「保險公司醫生黑名單事件」,亦引起了網上論壇連登對醫生濫收或「醫生無王管」的討論,當中有不少網民表示自己或身邊的親友,被醫生濫收的經驗。

如何定義濫收?

要談論醫生濫收費用問題是否普遍或嚴重,我們先要為「濫收」一詞下定義。由於醫療收費受到眾多因素影響,包括手術難度、手術複雜程度、手術緊急性、醫生名氣及預約情況等,因此並不容易劃出清晰界線,去判斷超過某個收費,就等同「濫收」。

香港的高端醫保,大概於2010年開始廣泛地售出,當時只有私家房級別的版本。由於它接近「全包」及「保額夠用成世」等劃時代的設計,打破傳統醫保設有分項上限及保額追不上醫療通脹的痛點,很快就成為市場熱話,無論客戶還是醫生,都被它的設計所吸引。

其中有部分醫生,或利用了其不設分項上限的設計,而開出一張又一張的天價醫療單,比起以往收取以倍數計的費用。

雖然難為濫收劃出清晰界線,但保險公司為了有效控制醫保索償,確保分項保額無上限的高端醫保類產品,不會被大幅增加醫療收費,於近年都積極制定「合理及慣常收費」條款,以限制「賠償無上限」的醫保產品的實際賠償上限。可是,各大保險公司的「合理及慣常收費」,並沒有劃一及清晰的標準,因此亦難以此作為濫收判斷。

但當了解足夠多的索償案例後,我確信以下情況屬醫生濫收的例子:

  • 手術完全如預期中進行,但實際收費卻比報價高,而醫生並沒有合理解釋。
  • 於住院期間,出現多名不認識的各科醫生收取數以千計的醫生巡房費,而病患事前對此並不知情。
  • 同一個醫生為同一個手術報價時,若知道病患持有的醫保是高端醫保,會給出較高報價。

無論濫收是以哪一種方式進行,最終必然引致比原來高的醫療費用。因此在考慮醫生濫收是否普遍和嚴重時,其中一個側面佐證,就是醫療通脹是否嚴重,尤其在私家房和半私家房這些住房級別的索償當中。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醫療索償數字有沒有反映出醫療費用暴升的現象。

濫收情況普遍嗎?

保險公司的醫療索償數據,並不是公開資料,一般只有保險公司內部人員及前線代理,才有機會接觸到。幸好香港保險業聯會,自2010年開始就收集業界的醫療索償數據,收集的數據量由本港 十多間醫療承保商提供(佔所有醫保保費的7至9成),在統計學上足以反映整體醫療索償數據。

接下來的研究,我們會參考暫時最新的2021數據,以及10年前的2011年數據,看看10年之間,各項關鍵數據包括索償平均數及索償中位數等數據,有沒有大幅增加,從而檢視醫生濫收是否普遍、醫療通脹是否嚴重等市民關注的問題。

由於2011年的數據,只收集團體醫療保單的索償數據,並沒有提供個人保單的索償數據,因此在比較10年間的數據變化時,我們先以團體醫療保單的索償數據作為比較基準。10年之間,住院的每宗個案平均收費,由$13,540 上升至$20,814,升幅為53.7%,這個升幅你認為算高還是低?

如果將10年的累計53.7%升幅轉換為年度化數據,當中的醫療通脹為每年4.39%,相對於過去10年間的綜合消費物價高出1至2%,可以理解為醫療通脹明顯地比起一般通脹來得要高

但單從10年間的每年4.39%醫療通脹,以及$20,814的每宗住院個案平均收費,要去判斷當中是否涉及醫生濫收,以及濫收情況是否普遍,似乎難以下定論。因此在整體數住院索償數據以外,我決定再深入查看更詳細的數據,包括住院各個病房等級的索償數據,看看能否找到更多關於醫生濫收的線索。

醫療通脹於標準房增幅較私家房/半私家房為高

如果高端醫保的出現,是引致醫生濫收的關鍵,私家房和半私家房的醫療費用通脹,理應比起標準房為高,因分項無上限的賠償機制,比較集中在半私家房和私家房級別的高端醫保計劃。不過,當我仔細分析住院各個病房等級的手術費數據時,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是標準房的醫療通脹,居然遠超其他級別;相反,私家房的醫療通脹,卻是三者中最低。

透過上述住院各個病房等級的手術費數據,製成的醫療通脹圖表,當中增幅最大的房間級別為標準房。

要去解釋這個現象,我暫時有以下兩個想法:

  1. 醫生濫收並非普遍現象,至少並沒有大量地發生在私家房和半私家房級別,因為在平均數、中位數和高位數三項數據中,都沒有超過平均增幅太多,甚至低於平均增幅;
  2. 標準房級別的住院費用升幅遠高於私家房和半私家房級別,平均費用升幅高達84.3%,遠高於其他消費品和服務物價的通脹!標準房醫療費的加價,同時意味著一般市民要住私家醫院的門檻,比起10年前變得更高!

雖然從數據方面,沒有佐證醫生濫收為普遍現象,但至少在保險公司的索償紀錄和市民的投訴中,是確實存在的,只是它的佔比不足以影響大幅影響到索償數據。有見及此,我們會抽出一些案例和大家分享,並建議一些能減低醫生濫收風險的貼士。

濫收的側面佐證

在2017年,A公司曾就「醫療所需」住院一事,向過百醫生發信,引發保險公司與香港醫學會學會的一輪隔空爭論。後來A公司發出新聞稿,列出在過往索償中,一些不合理的收費案例:

當中有沒有涉及醫生濫收的情況,讀者可以自行判斷,但如果客戶是在同意醫療報價的情況下進行醫療程序,只能說是在用者不用自付的高端醫保系統中,保險公司或成最終輸家,因此才衍生出後來的「合理及慣常收費」條款,以確保醫療收費不會「太離譜」。

除了明碼實價的超貴醫療收費外,令我更不安的,是客戶在不知情、無預警的情況下,被醫生濫收數以萬計的費用,而且一旦繳費,便難以追討。我在早前製作有關醫生濫收的影片時,就從連登和觀眾留言中搜集了一些親身經歷,算是比較明顯的濫收案例,包括:

  • 一位連登成員因耳鳴而要接吸內窺鏡檢查,最後發現純粹為耳屎太多,用儀器吸走和清潔就完成診症,惟是次收費卻高達數萬元;

  • 在一次腳部手術中,一位連登成員被醫生額外多收10萬元。追問之下,原因為主診醫生為是次手術準備了兩名後備醫生。即使他們從來沒有出現在手術當中,仍然各收了5萬醫生手術費;

  • 一名觀眾留言分享他太太的經歷,太太手術涉及切除身體組織及化驗,最後埋單時比起報價多收了4萬元。在追問下,醫生解釋為手術中的等候費,因為每等15分鐘,就會收取1萬元等候費,因此1小時的等候,便換來4萬元的額外收費,而此收費並沒有在當初報費中出現或提及。

當然以上的所有案例,只為網友及觀眾分享,是否100%真確無誤,實在難以考證。同時濫收的案例,在早前的數據考核中,已經判斷為少數情況,並沒有引致私家房和半私家房的醫療收費大幅增加,因此讀者並不須要過度擔心會被醫生濫收。

事實上,我認識和面對的幾十個醫生,大部分都具備足夠的醫德,收費亦相當清晰合理,因此醫生在香港普遍地得到社會大眾尊重。

減少被濫收的6大貼士

但假如真的不幸遇上濫數情況,讀者應該如何是好?作為多年的保險從業員,我有以下建議:

  1. 手術前應向醫生索取清晰報價,當中包括醫生收取的手術費,以及其他衍生的醫院收費。
  2. 收取報價後,可以問醫生在甚麼的情況下,實際收費會跟報價有出入,以及背後原因。
  3. 如對醫療程序和報價有不確定,可以考慮徵求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以及搜尋相關醫療程序的大概收費水平。
  4. 可以善用保險公司提供的醫療和索償支援服務,包括問診長期合作的醫生或醫療機構,以及「出院免找數」服務。這些服務都能減低被濫收的可能性。
  5. 在醫院接受醫療期間,或需要為醫療收費多次找數(包括入院前的按金,中間的加大按金,及最後出院時繳清餘額)。在每一次找數前,倘若已涉及費用明細,請先仔細查看收費是否合理,尤其金額較大的項目,是否跟報價脗合。
  6. 如在埋單時發現收濫收(手術費過高、巡房費過高、不知名醫生收費、多名醫生巡房收費等),應即時向醫生或其醫療團隊追問收費增加的原因,有時候這一問,能為你和保險公司省下數以萬計的醫療收費。

保險公司有友好醫療機構,點解對客戶有好處?

濫收未必如想像中普遍,但一旦出現,就會嚴重影響保險池的健康,甚至令到客戶承擔比預期中更大額的醫療費用。另一方面,醫療保險以各種形式而被濫用的問題(非醫療所需的美容程序、非醫療所需的檢查程序及非住院所需等醫療程序),亦令保險索賠的金額比起預期中高,長遠令到醫保保費通脹加劇

現時,愈來愈多的保險公司,會提供長期合作的醫生和醫療機構名單,並以額外索償福利(享有更大保額、出院免找數及不影響無索償獎金等)鼓勵客戶使用,這種發展趨勢,對客戶來說是好是壞?

在客戶仍然有足夠多的選擇情況下,我認為這個發展方向,能為醫保創造更公平和穩定的條件繼續營運。保險公司透過夥拍能信賴的醫療機構,就能在醫療程序和醫療收費上,有更大的影響力,減少保險被濫用和客戶被濫收的情況,長遠能減輕保險池爆煲的風險。此外,更有一些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訂立一系列醫療程序套餐,客戶就能以明碼實價,安心「睇餸食飯」,不用擔心「唔夠錢找數」的情況。

Bowtie × 指定醫院 = 更佳體驗

Bowtie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客戶,可以以每月HK$200(男女老幼劃一收費),配搭中大醫院 / 港怡醫院醫健組合,全數賠償1指定醫院超過200個指定全包式手術 / 醫療程序套餐,助你更容易預算醫療開支。除此之外,醫健組合還提供以下服務,守護你健康和幫助你索償:

  • 年度基本身體檢查及自選身體檢查項目 / 健康服務2
  • 免遞交出院免找數服務申請 3
  • 1全數賠償只適用於指定醫院的指定醫療套餐費用,並須受受保人的自願醫保靈活計劃之保單年度保障額上限所約束。受保人須在出院前自行直接向指定醫院支付未獲 Bowtie 預先批核的所有費用。
  • 2年度基本身體檢查及自選健康服務只適用於部分年齡組別人士,詳情請參閱個別醫健組合網站。
  • 3凡擬於指定醫院進行指定醫療套餐的相關手術/ 醫療程序,指定醫院將就該(等)醫療套餐代為遞交預先批核申請給 Bowtie,獲 Bowtie 批核後方可享有出院免找數服務。有關出院免找數服務服務條款與細則詳情,請參閱相關服務申請表格。

❓想喺香港搵份 $0 墊底費、但全數賠償、仲每年送一次體檢的醫保?

Bowtie 港怡醫健組合!

💫全數賠償1超過249項「全包形式定額收費醫療套餐」,定額收費套餐已包括醫生、病房、藥費等與程序相關的費用(併發症,或須再接受手術和深切治療的有關費用亦包括在內)
💫一站式「醫保+健康」解決方案,實現「出院免找數2
💫年度基本身體檢查及自選檢查 / 健康服務3



1 全數賠償只適用於指定醫療套餐費用,並須受受保人的自願醫保靈活計劃之保單年度保障額上限約束。受保人須在出院前自行直接向港怡醫院支付未獲 Bowtie 預先批核的所有費用。
2 凡擬於港怡醫院進行指定醫療套餐的相關手術/ 醫療程序,港怡醫院將就該 (等) 醫療套餐代為遞交預先批核申請給 Bowtie,獲 Bowtie 批核後方可享用出院免找數服務。有關服務條款與細則詳情
3 年度基本身體檢查只適用 3 歲或以上,部分基本及自選檢查 / 健康服務只適用於 18 歲或以上人士。
*「中大醫院醫健組合」並非經自願醫保計劃下之認可產品
^「中大醫院醫健組合」必須與Bowtie自願醫保靈活計劃搭配,不提供獨立購買

❓想喺香港搵份 $0 墊底費、但全數賠償、仲每年送一次體檢的醫保?

Bowtie 中大醫院醫健組合!

💫全數賠償1超過360項指定定價收費套餐 ,以明碼實價提升透明度
💫一站式「醫保+健康」解決方案,實現「出院免找數2
💫免費年度體檢3,按醫生建議作針對性檢查



1 全數賠償只適用於指定醫療套餐費用,並須受受保人的自願醫保靈活計劃之保單年度保障額上限所約束。受保人須在出院前自行直接向中大醫院支付未獲 Bowtie 預先批核的所有費用。
2 受保人在中大醫院兌換自選檢查項目時,以及在使用身體檢查相關服務或指定醫療套餐時,須同意中大醫院為該等服務及套餐所訂定的條款與細則及中大醫院的其他服務條款和細則,並須受彼等所約束。
3 年度基本身體檢查及自選檢查項目只適用於 18 歲或以上人士。
*「中大醫院醫健組合」並非經自願醫保計劃下之認可產品
^「中大醫院醫健組合」必須與Bowtie自願醫保靈活計劃搭配,不提供獨立購買

分享
這篇文章有用嗎?
0
0
本文章內容由 劉智偉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相關文章

經濟差,保險公司倒閉點算?投保人有何保障? 經濟差,保險公司倒閉點算?投保人有何保障?
保險知識

經濟差,保險公司倒閉點算?投保人有何保障?

【海外留學保險/海外學生醫療保險】有什麼保障?不同國家有不同要求? 【海外留學保險/海外學生醫療保險】有什麼保障?不同國家有不同要求?
保險知識

【海外留學保險/海外學生醫療保險】有什麼保障?不同國家有不同要求?

【保險投訴】3大步驟、8大機構全公開(附電話號碼) 【保險投訴】3大步驟、8大機構全公開(附電話號碼)
保險知識

【保險投訴】3大步驟、8大機構全公開(附電話號碼)

⚡Bowtie 網誌專享慳稅優惠: 自願醫保首年保費低至 55 折
立即投保

其他話題

電郵查詢

一般查詢
hello@bowtie.com.hk
傳媒查詢
media@bowtie.com.hk
合作推廣
partner@bowtie.com.hk

© 2024 保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我們檢測到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如要得到最佳的瀏覽體驗,請更新或使用其他瀏覽器。 知道了
咩 Plan 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