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個人理財

【財政預算案2023】會否再派消費券?政黨又有咩建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即將在2023年2月22日公佈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一個焦點是會否再派消費券。有見及此,Bowtie團隊搜集了部分政黨、機構對消費券和其他民生措施的看法,助你初步了解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方向。(資訊持續更新)
作者 Bowtie 團隊
日期 2022-02-23
更新 2023-03-07
目錄
財政預算案2023建議2022至23年度財政預算案全民派錢:HK$1萬電子消費券民生紓困措施︰薪俸稅減稅上限為$1萬企業支援:提高中小企最高貸款額防疫措施教育資助其他發展措施

財政預算案2023建議

消費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於個人網誌表示,由於受到地緣政治、供應鏈被干擾、通脹高企、新疫情等因素影響,本港經濟預計會出現3.2%的負增長,2022年的財政赤字更高達一千多億元。儘管經濟仍處於不穩狀態,司長早前於港台節目「眾言堂」被問到消費券一事,他回答:政府需要顧及財政穩健,環境不好時就要「睇住荷包、睇餸食飯」,並會加強鞏固經濟復甦的力度和速度。

除此之外,香港各政黨或機構對於政府應否再派發消費券都抱有不同立場,以下整合了他們的看法或意見:

政黨/機構對消費券的看法
民建聯應派至少HK$5,000電子消費券
工聯會應派至少HK$10,000電子消費券
經民聯應派HK$5,000至HK$10,000電子消費券
新民黨反對派發消費券
民主黨應派HK$15,000消費券(或現金)
德勤應派HK$5,000元消費券
畢馬威18至69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派發HK$5,000消費券

70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HK$5,000高齡津貼

其他措施

至於其他措施如寬減薪俸稅、交通津貼、租金扣稅等,司長則未有就相發政策發表意見。不過,坊間不同人士、團體和政黨就紛紛為政府提供不同建議,以下是我們搜集的一些意見:

  1.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認為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應提高子女免稅,生育愈多,享有的福利愈多;同一時間可考慮提供「兒童醫療券」等津貼,以提高生產動力。
  2. 香港稅務學會認為政府應研究擴闊稅基、引入新稅種和徵費,例如鼓勵招攬大灣區人才來港發展、提供額外稅務扣除,以及資助子女教育費等。
  3. 畢馬威中國稅務合夥人梁愛麗建議政府將香港永久居留權的年期從7年縮短至4年,以吸引優質人才來港工作。
  4. 新民黨建議政府取消住宅的雙倍印花稅。

2022至23年度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去年全年經濟增長6.4%,失業率亦回落至3.9%。他繼指今年預算案總承擔額逾1,700億,當中逾540億用於抗疫,Bowtie 集中整理了全民派錢、民生紓困措施、企業支援、防疫措施、教育資助及其他發展措施。

Bowtie 危疾保 2023 最後優惠

全民派錢:HK$1萬電子消費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佈,將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HK$1萬電子消費券!如同上年度做法,消費券將透過合適的儲值支付工具發放。

政府會透過去年推出的消費券計劃所收集的登記資料,在4月份先向超過630萬名已成功登記的市民發放HK$5,000消費券,餘額會跟新符合資格人士的消費券一起在年中分批發放。詳情有待公佈。

民生紓困措施︰薪俸稅減稅上限為$1萬

  • 寬減100%「2021/22課稅年度」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1萬
  • 寬免2022/23年度住宅物業全年差餉,首兩季以HK$1,500為上限,之後兩季以HK$1,000為上限
  • 2022/23年度新設住宅租金開支扣稅,每個課稅年度扣除HK$10萬
  • 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戶,提供HK$1,000電費補貼
  •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
  •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門檻由今年5月至10月,由HK$400降至HK$200,提供最多三分之一補貼,每月HK$500為上限
  • 發行不少於150億元的iBond、350億元的銀色債券及100億元綠色零售債券,認購年齡降至60歲
  • 在最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注資中,額外預留66億元,增設3萬個有時限職位
  • 「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申請期延長至明年4月底;最高貸款額由借款人在職期間平均每月收入增加至9倍,上限由8萬提升至10萬;最長還款期由6年延長至10年,而還息不還本的安排則由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
  • 修訂按揭保險計劃,可申請最高8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HK$1,000萬提升至HK$1,200萬,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最高9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現時HK$800萬提升至HK$1,000萬

企業支援:提高中小企最高貸款額

  • 寬減100%「2021/22課稅年度」利得稅,上限$1萬
  • 寬免2022/23年度四季非住宅物業差餉,每戶首兩季上限各HK$5,000,隨後兩季各HK$2,000
  • 寬免2022/23年度的商業登記費
  • 減免非住宅用戶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減免額上限分別為$2萬及$1.25萬,為期8個月
  • 今年10月起延長豁免/寬減現行34類政府收費,包括航空、海事、物流、零售、飲食、漁農、建造、旅遊及娛樂業等,為期12個月
  • 寬免政府物業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75%租金及費用,為期6個月
  • 寬免因防疫被勒令停業的合資格處所租戶,在關閉期間的100%租金
  •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申請期延長至明年 6 月底,當中「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每家企業最高貸款額由18個月僱員薪金及租金的總和提高至27個月,上限由HK$600萬增加至HK$900萬,最長還款期由8年延長至10年
  • 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6個月到今年10月底
  • 今年3月試行推出「出口信用擔保計劃」,為保戶的出口融資作最高7成的信貸擔保,擔保額以HK$5,000萬元為上限

防疫措施

  • 向食物及衞生局增撥約220億元,以加大檢測力度,採購快速測試劑及相關配套服務
  • 向醫院管理局提供額外支援
  • 向衞生署增撥60億元增購疫苗,為市民注射加強劑
  • 向各有關部門增撥合共近70億元,用於購買防疫抗疫物資和服務,實施防疫抗疫措施等

教育資助

  • 「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資助學校購買流動電腦裝置及可攜式無線網絡裝備,供有需要的學生借用
  • 為參加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
  • 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上限由每人HK$2萬增加至HK$2.5萬,並撤銷年齡上限,已開立基金帳戶的市民亦可受惠

其他發展措施

創科發展
  • 進一步把「未來基金」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增加100億元,當中50億元會用作成立一個新的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
  • 將給每所大學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資助額倍增至HK$1,600萬元,新增的資助會為大學初創企業提供與私人投資一比一的資金配對,每間初創企業每年最多獲150萬元資助,為期最長3年
醫療衞生開支
  • 預備自2023/2024學年起陸續增加經常撥款,視乎所需至每年額外4億元,以加強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
  • 邀請食衞局與醫管局,探討豁免教資會資助大學及自資專上院校就醫療相關的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及研究院修課課程向醫管局繳交臨牀實習費用
  • 預留100億元以完成各項提升和增加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的醫療教學設施的工程
土地房屋發展
  • 建議再注資12億元至「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以繼續基金運作及實施剛推出的優化措施
  • 推出更多針對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寬免措施,包括把可獲得的樓面面積豁免提升至百分之十,並為此提供相應的上蓋面積寬免,以及支持因採用此技術導致額外樓面面積而需超逾建築物高度管制水平的申請
  • 從「未來基金」累積收益中預留HK$1,000億元,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下成立專款,以加快推動北部都會區內土地、房屋和交通基建項目的進程
社會福利開支
  • 將「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及「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專業外展服務試驗計劃」恆常化
  • 增撥資源提升「改善買位計劃」下甲二級院舍的質素
  • 恆常化「支援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長者試驗計劃」及「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的言語治療服務
  • 將「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恆常化
修改差餉、稅務制度
  • 建議日後住宅物業的差餉寬減,僅限合資格並且是自然人的業主,就名下一個住宅物業申請寬減
  • 建議於住宅物業引入累進差餉制度:應課差餉租值為55萬元或以下的住宅物業保持不變;應課差餉租值超過55萬元的住宅物業,則建議首55萬元租值同樣按百分之五徵收差餉,其後25萬元租值則按百分之八徵收,超出80萬元的租值會按百分之十二徵收
  • 在今年下半年向立法會提交立法建議,以按照國際共識落實全球最低實際稅率等相關規定
  • 考慮由2024/2025課稅年度開始向營業額至少達七億五千萬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徵收本地最低補足稅
金融產業發展
  • 就單一家族辦公室所管理的合資格家族投資管理實體提供稅務寬免
  • 撥款HK$1,000萬元於今年推出新一輪「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
  • 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為期3年,資助培訓及獲取相關專業資格的費用
  • 實行「金融科技從業員培訓資助先導計劃」,為成功取得金融科技專業資歷的從業員提供八成學費資助,名額約1,500個
藝術及文化發展
  • 撥款HK$4,200萬元,在兩年內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會」
  • 撥款HK$3,000萬元,由下年度起推行「藝術科技資助先導計劃」
  • 為「藝能發展資助計劃」額外注資HK$1,000萬元
  • 預留每年HK$8,500萬元,支持東九文化中心發展
  • 預留HK$7,000萬元提升康文署轄下演藝場地的設備
  • 撥款HK$3,700萬元,在未來6個年度為康文署和即將啓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修復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增加博物館見習員(文物修復)計劃及暑期實習生計劃的名額
  • 為「粵劇發展基金」注資1億元
  • 計劃在今年申請撥款,推展位於粉嶺的文化中心的主要工程、油麻地戲院第二期建築工程,以及天水圍天業路康樂及文化綜合項目第一期主要工程
  • 將康文署的「社區演藝計劃」恆常化,從2024/2025年度開始每年增加撥款至HK$2,000萬元
  • 建議為「保育歷史建築基金」額外預留10億元,以進一步推動更多文物及歷史建築保育工作
貿易及旅遊
  • 盡速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相關法律行動,措施為期三個月,並可按需要再延長最多三個月;法例會於六個月後自動失效
  • 預留12億6千萬元支援及發展旅遊業
    • 6億元將用作設立一個為期三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
    • 6億元用作支持旅發局重振旅遊業及推行《文旅規劃》的工作
    • 6千萬元用作資助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
建造業
  • 建議向建造業議會撥款10億元,支持人力培訓工作
  • 預留HK$3,000萬元,把主要項目精英學院培訓對象擴展至政府以外的持分者
環保發展
  • 向「低碳綠色科研基金」額外注資2億元
  • 額外注資15億元至「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
  • 於未來5年預留款項,為26個存在高風險的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推展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
  • 申請撥款約84億元,為多區雨水排放系統進行改善工程
分享
這篇文章有用嗎?
0
0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稅務建議。如你對自己的稅務責任有任何問題或需要任何税務建議,請諮詢你的稅務顧問。你亦可以瀏覽稅務局文件了解扣稅詳情。
Bowtie雙11推薦計劃

相關文章

【收息股2022】學懂建立港股、美股收息組合,創造被動收入! 【收息股2022】學懂建立港股、美股收息組合,創造被動收入!
個人理財

【收息股2022】學懂建立港股、美股收息組合,創造被動收入!

【理財筆記】長揸現金看似安心,但你知道背後的風險及代價嗎? 【理財筆記】長揸現金看似安心,但你知道背後的風險及代價嗎?
個人理財

【理財筆記】長揸現金看似安心,但你知道背後的風險及代價嗎?

【派錢1萬】幾時有錢拎?即睇政府現金發放計劃申請方法! 【派錢1萬】幾時有錢拎?即睇政府現金發放計劃申請方法!
個人理財

【派錢1萬】幾時有錢拎?即睇政府現金發放計劃申請方法!

2023 最後一次:用「BYE2023」成功投保 Bowtie 人壽保,首年保費 75 折(最高保額 2000 萬)!
立即投保

其他話題

電郵查詢

一般查詢
hello@bowtie.com.hk
傳媒查詢
media@bowtie.com.hk
合作推廣
partner@bowtie.com.hk

© 2023 保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我們檢測到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如要得到最佳的瀏覽體驗,請更新或使用其他瀏覽器。 知道了
咩 Plan 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