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腩主要由腹部脂肪堆積引起,分為皮下脂肪(位於皮膚下)和內臟脂肪(包圍內臟)。根據香港營養學會及Healthline,肚腩形成原因包括:
熱量過剩:長期攝入高熱量食物(如煎炸食品、甜品)導致脂肪儲存於腹部。
久坐生活方式:缺乏運動、上班族長時間坐姿使腹部脂肪易堆積。
壓力與荷爾蒙:壓力導致皮質醇分泌增加,促進內臟脂肪形成。
睡眠不足:睡眠少於6小時可能干擾新陳代謝,增加腹部脂肪。
基因因素:部分人天生易在腹部儲存脂肪,尤見於亞洲人。
不良飲食習慣:高糖、高脂及加工食品(如汽水、薯條)加速脂肪堆積。
內臟脂肪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相關,因此減肚腩不僅為了外觀,更為健康。
根據Mayo Clinic及香港衞生署,以下六大方法可有效減肚腩:
控制熱量攝入:每日減少300-500千卡,選擇低GI食物(如燕麥、全麥麵包)增加飽腹感,避免熱量過剩。
增加有氧運動: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燃燒脂肪,特別針對內臟脂肪。
核心肌群訓練:鍛鍊腹部肌肉(如平板支撐)提升代謝率,塑造緊實腹部線條。
管理壓力:透過冥想、瑜伽或深呼吸降低皮質醇水平,減少脂肪堆積。
充足睡眠:每晚7-9小時睡眠,調節飢餓激素(Ghrelin)及代謝,防止脂肪囤積。
戒酒及限糖:減少含糖飲料及酒精攝入,酒精(每克7千卡)易轉化為腹部脂肪。
注意:減肚腩需全身脂肪減少,無法單靠局部運動「點對點」減脂。持之以恆是關鍵,建議結合飲食與運動,6-12周見效。
以下三個運動結合有氧及核心訓練,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及香港健身教練建議,適合減肚腩:
平板支撐(Plank)
做法:俯臥,手肘撐地與肩同寬,腳尖觸地,保持身體呈直線,每次30-60秒,3-4組,每周3次。
好處:強化核心肌群(腹直肌、腹橫肌),提升代謝率,改善姿勢,間接減少腹部脂肪。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做法:如波比跳(Burpees),20秒全力跳躍+10秒休息,重複8輪,15分鐘完成,每周2-3次。
好處:高效燃燒脂肪,特別是內臟脂肪,提升心肺功能,適合時間有限的香港上班族。
登山者運動(Mountain Climbers)
做法:呈平板支撐姿勢,快速交替將膝蓋拉向胸部,每次30秒,3-4組,每周3次。
好處:結合有氧與核心訓練,加速熱量消耗,針對腹部脂肪效果顯著。
飲食是減肚腩的關鍵,需注重低熱量、高蛋白及高纖維。以下為一日減肚腩餐單(約1500-1800千卡,適合一般成人):
早餐(400千卡):燕麥粥(50克燕麥+200毫升低脂奶+10克藍莓)+1顆水煮蛋+黑咖啡(無糖)。
上午小食(150千卡):無鹽杏仁20克+1個奇異果。
午餐(500千卡):烤三文魚(100克)+藜麥沙拉(50克藜麥+羽衣甘藍+紅菜頭)+橄欖油1茶匙。
下午小食(150千卡):希臘酸奶100克+5粒草莓。
晚餐(450千卡):清蒸雞胸(120克)+蒸西蘭花及紅蘿蔔(150克)+糙米50克。
飲品:每日2000毫升水,搭配無糖綠茶或康普茶,避免汽水及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