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柴,是足踝扭傷的俗稱,指腳踝扭傷(ankle sprain),即踝關節的韌帶因過度扭轉、拉伸或外力衝擊,超出正常活動範圍而受傷的情況。一般分為內側扭傷及外側扭傷兩種,當中外側扭傷最常見,伴隨腫脹、疼痛和瘀斑。扭傷後,除了我們經常聽到的韌帶會受傷外,足踝外側的肌肉、筋腱、神經、甚至本體感覺受器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拗柴的成因多與以下情況有關:
拗柴的分級與症狀如下:
分級 | 韌帶損傷程度 | 主要症狀 | 康復時間 |
一級輕度 | 韌帶輕微拉傷 | 輕微腫脹、繃緊感、疼痛、活動受限 | 1-3週 |
二級中度 | 韌帶部分撕裂 | 明顯腫脹、疼痛、瘀青、行走困難 | 3-8週 |
三級重度 | 韌帶完全撕裂 | 劇痛、腫脹、關節不穩、無法承重、嚴重時可能聽到「啪」一聲 | 8週至數月 |
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盡快就醫:
跑完馬拉松、練完長課,之後 2、3 日感到肌肉酸痛實屬正常。不過,如果運動後的肌肉或筋骨痛楚持續 1 星期或以上,或者不適程度已影響日常生活,那麼你很可能已經受傷!
拗柴、十字韌帶撕裂、骨折等都是運動愛好者可能遇到的傷患問題。一旦不幸受傷,除了復元需時,更需要支付醫藥費用,即使不需要動手術,也可能需要長時間接受物理治療及到門診覆診,可謂小數怕長計!
事實上,每月只需$62*,便能獲得Bowtie觸木保意外醫療保險的保障,每年度保障額高達HK$42萬,保障涵蓋門診 (洗傷口、縫針等)、物理治療、中醫骨傷科、脊椎治療、MRI 掃描、住院治療及外科手術等,受保工種超過700個,包括運動教練及紀律部隊等。
輕度扭傷腫脹通常在48小時內開始減退,完全消腫可能需1至2週。嚴重扭傷則需更長時間,甚至數週至數月。
初期(前48至72小時)不建議熱敷,應以冰敷為主以減少腫脹。腫脹減退後,熱敷可幫助放鬆肌肉與促進血液循環,但應避免過熱。
瘀血屬於常見現象,通常隨腫脹消退而逐漸消失。可繼續冰敷和抬高患處,有助減少瘀血。若瘀血範圍擴大或疼痛加劇,應及早求醫。
拗柴屬於筋骨傷患,在中醫學角度,患者應戒吃以下幾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