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知識
中醫知識

【鼻敏感】服藥有用?中醫講解症狀、穴位及熱茶舒緩法!

鼻敏感經常被誤看成感冒,這情況很常見,因為當敏感發作的時候,症狀與感冒的確很相似。中醫教路點分鼻敏感、感冒及鼻竇炎,以及推介鼻敏感茶、穴位舒緩方法!
日期 2020-02-18
更新 2022-11-16
目錄
鼻敏感、感冒、鼻竇炎比較鼻敏感患者以虛寒為主4 個方法舒緩鼻敏感症狀

曾經有位年輕病人告訴我,「每個月都會感冒一次,每次感冒都好難清」然後拿出一堆西藥、一疊中藥處方放在我眼前,詳細追問,發現病人每朝起床都出現打噴嚏、鼻塞、鼻癢、流鼻水、有時候更會出現怕冷發熱,結果配一堆中西藥,藥效消失後,症狀又故態復萌。究竟這病人真的患上感冒,抑或所謂「手尾長」的鼻敏感?

鼻敏感、感冒、鼻竇炎比較

鼻敏感經常被誤看成感冒,這情況很常見,因為當敏感發作的時候,除了出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外,鼻水倒流亦會刺激咽喉出現咳嗽,偶然晨起覺得咽喉腫痛,這些情況與感冒的確會有混淆。

不過,仔細分辨,感冒與鼻敏感仍然能區別的。另一個跟鼻敏感及感冒容易混淆的是鼻竇炎,在一年內,每8人當中就有1位發現有鼻竇炎症狀,很多人搞不清楚鼻竇炎、鼻敏感及感冒這3種疾病的分別,雖然都會流鼻涕,可是其原因、症狀、持續時間都有分別︰

原因
感冒外感風寒 / 外感風熱 / 外感暑濕
鼻敏感多見於過敏體質,過勞體弱,作息欠佳、好食生冷,受過敏原刺激而發作
鼻竇炎多因外感風熱/ 風寒合併出現肺熱証
初起症狀
感冒
  • 起初鼻部微塞
  • 鼻癢
  • 打噴嚏
  • 怕冷
  • 發熱
  • 頭痛
  • 咳嗽
  • 胃口欠佳
  • 腹瀉
鼻敏感
  • 突發性鼻癢
  • 打噴嚏
  • 鼻水清浠
  • 遇氣溫
  • 濕度突變或致敏原時加重
  • 早上起床症狀明顯
  • 出現咳嗽
  • 咽喉痛
鼻竇炎
  • 鼻涕濃稠且呈黃色或綠色
  • 眼睛、臉頰、鼻子或額頭周圍疼痛腫脹或有壓痛感
症狀會持續幾多日?
感冒持續 3 至 7 日
鼻敏感可常年反復發作
鼻竇炎急性鼻竇炎症狀發生 4 星期內;

慢性鼻竇炎症狀發生超過 12 星期,可常年反復發作。

Bowtie 自願醫保 2023 最後優惠

鼻敏感患者以虛寒為主

當人體機能未能適應溫度、濕度,即是身體陽氣不足以禦寒,正氣不足,抵抗力變弱,便容易誘發鼻敏感。

中醫對於鼻敏感的預防治療主要從調節體質開始,調節肺系、脾系、腎系等系統之功能為主。

  • 肺氣虛:遇環境冷熱溫差變化時流清鼻水、打噴嚏、鼻癢等;
  • 脾氣虛:主要表現為消化力減弱, 如:胃口欠佳、胃脘脹滿,大便稀爛等;
  • 腎氣虛:發作頻密,症狀嚴重,很多時兼有肺脾兩虛,經常手足冰冷、眼有黑眶、夜尿。

4 個方法舒緩鼻敏感症狀

想減輕鼻敏感發作,必需遠離致敏源,充足休息、勤做運動,另外大家亦值得參考以下 4 種生活習慣及舒緩方法:

1. 擦熱印堂及迎香穴

擦熱掌心,用沿印堂及迎香兩穴來回擦動,可疏通鼻部氣血,舒緩症狀。

印堂穴
迎香穴

2. 「三伏天」外用穴位敷貼

「三伏天灸」及「三九天灸」分別於夏天及冬天進行,透過皮膚吸收辛溫藥物藉以改善體質,提升溫度變化的適應力。

3.少吃生冷凍飲

鼻敏感人士多屬於虛寒証,所以飲食上「宜熱不宜冷」,減少吃冰凍食品及魚生刺生。

4. 睡前用生理鹽水洗鼻及漱口

可以用生理鹽水洗鼻以舒緩鼻腔症狀以及溫鹽水漱口舒緩夜間鼻水倒流引起的咽喉不適。

最後,我會介紹「辛夷蒼耳茶」,服用後對舒緩鼻敏感症狀有正面作用。

  • 材料及劑量
    • 辛夷花9克、蒼耳子9克、白芷各9克、薄荷3克。每天1劑,當茶頻服
  • 功效:宣通鼻竅
  • 做法︰
    1. 將辛夷花、蒼耳子、白芷用4碗水煮成2碗
    2. 最後5分鐘放入薄荷
    3. 一同煎煮5分鐘即可供飲
分享
這篇文章有用嗎?
9
1
以上內容由 宋振基 中醫師 提供。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中醫會診服務

相關文章

【養生湯水】想潤肺、袪濕?即睇秋冬及四季湯水介紹! 【養生湯水】想潤肺、袪濕?即睇秋冬及四季湯水介紹!
中醫知識

【養生湯水】想潤肺、袪濕?即睇秋冬及四季湯水介紹!

【把脈】能知百病?馬上了解中醫原理及不同的脈象 【把脈】能知百病?馬上了解中醫原理及不同的脈象
中醫知識

【把脈】能知百病?馬上了解中醫原理及不同的脈象

【新冠肺炎】中醫:勿輕信偏方 可參考「香港版」預防藥方 【新冠肺炎】中醫:勿輕信偏方 可參考「香港版」預防藥方
中醫知識

【新冠肺炎】中醫:勿輕信偏方 可參考「香港版」預防藥方

中醫治療除咗可以養生,更可紓緩癌症病人的不適/ 副作用,而 Bowtie 戰癌保可以全數賠償治療癌症中醫費用!
立即了解產品

其他話題

電郵查詢

一般查詢
hello@bowtie.com.hk
傳媒查詢
media@bowtie.com.hk
合作推廣
partner@bowtie.com.hk

© 2023 保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我們檢測到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如要得到最佳的瀏覽體驗,請更新或使用其他瀏覽器。 知道了
咩 Plan 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