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有很多類型的保險,包括人壽、危疾、醫療保險等等,通通都要買嗎?到底買不買某種保險,除了看保費的高低之外,更應靠客觀分析,看是否有真實的需要?通俗來說,不同的保險產品也有不同的功能或定位:
主要觸發條件 | 主要理賠方式 | 主要功能 | |
人壽保險 | 身故 | 一筆過賠付 | 彌補受保人離世的經濟損失,為受養人提供財務支援 |
危疾保險 | 確診指定嚴重疾病 | 一筆過賠付 | 為受保人提供生病期間的生活費,可用於治病、供樓等,不限用途。 |
醫療保險 | 發生相關醫療開支 | 實報實銷 | 為受保人應付突如其來的醫療賬單 |
續上述的三種保險產品為例,進一步展開討論。以一個初生的小朋友為例,由於沒有經濟能力,故沒有受養人,即使他意外離世,對家庭的經濟損失也有限,所以人壽保險的需要程度是比較低的。
危疾保險的其中一個功能是為受保人在養病和康復期提供一筆財務資源,彌補這段期間失去收入的損失,也可用於支付部分的治療費用。故此,小朋友是否需要購買危疾保險呢?小朋友沒有收入,理應沒有收入上的損失,但如果家長希望在小朋友不幸患上危疾時可以停低工作來全職照顧的話,危疾保險也有其意義,家長們可根據自己的想法而決策。
至於醫療保險,定位是相當清晰的,在香港這個醫療開支龐大的城市來說,為突如其來的醫療支出早作準備,幾乎是必須的。所以,對於一個小朋友而言,醫療保險是最重要的,危疾保險次之,人壽保險則敬陪末座。
在思考如何為子女購買保險時,千萬不要忘記家庭保險規劃的核心,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線」。新手父母不妨也趁機檢視自己的保險計劃,以下是常見的保障需求:
規劃要點 | |
收入替代 | 若父母因疾病失去工作能力甚至意外離世,家庭收入中斷將直接影響子女生活與教育支出。故此,購買合適的保險的必須的。坊間普遍認為危疾保險的保額應該是年度收入的3倍,而人壽保險則是年度收入的10倍,確保即使發生意外,家庭生活也不會發生即時的影響,並可維持現有的生活一段比較長的的時間。 |
債務覆蓋 | 對於香港人來說,最常見的是物業的按揭貸款,同時亦應考慮是否有私人貸款等其他債務,人壽保險的保額理應足夠覆蓋所有的債務。值得一提的是,港人置業不只於本地,更可能有外國物業,宜進一步考慮外國物業是否涉及遺產稅。如有,人壽保險的保額更應該進一步考慮潛在的遺產稅負擔,免卻家人在繼承物業的財務煩惱。 |
近年,送子女去外國升學漸成中產家庭的「標配」,市場上也有很多「教育儲蓄」計劃。當中有不少計劃,本質原來是具儲蓄成份的人壽保險,讓財富增值的同時兼顧人壽保障的需求,舉例提供「供款人保障」,若父母(受保人)不幸身故或暫時性傷殘,可獲豁免保費,直至保單完成或父母康復為止,無損子女的升學計劃。然而,保費則會比較貴,畢竟是「一物兩用」的產品。
如希望節省一點保費,「新手父母」可檢視自己的投資能力和風險承受水平,評估「自製」教育儲蓄計劃的可能性,「成分」如下:
定期人壽保險 + 投資組合 = 「教育儲蓄計劃」
定期人壽保險的保費較便宜,省下的保費便可用於投資,甚麼有機會爭取更高的投資回報,亦即是坊間常說的「Buy Term, Invest the Rest」。事實上,基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理財產品和策略的資訊亦愈來愈透明,「新手父母」在決策前不妨多比較和格價,從而構建出真正適合自己家庭的保險計劃!
以下內容由Bowtie提供,與本文作者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