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絕大部分私家醫院都不接收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和其密切接觸者,部分甚至不接收強檢大廈居民。個別私家醫院會為上呼吸道感染徵兆的病人,提供自費病毒測試,結果呈陰性才會提供診症服務,一旦陽性則會轉介公立醫院處理。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解釋,私院欠缺隔離設施應付疫症,難以接收新冠病人。他們亦因應食衞局指示,會再接多一些非新冠病人,並認為目前最實際是讓私家醫院接收更多公立醫院轉介的其他病人,以騰出公立醫院床位。
中文大學醫院於3月7日開始啟用指定隔離病房,協助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患者。現階段可提供24張病床,首先接收及照顧部份16至75歲康復中的患者,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該院亦已調整有關樓層的通風系統,確保隔離區的氣流不會與醫院其他範圍交疊。
養和醫院於3月5日表示,會維持24小時門診服務,並為輕症確診者提供診治。同時已加強「養和視像會診」家庭醫學門診的服務,並配合藥物送遞服務,可支援在家抗疫的確診者及其緊密接觸者。醫院的病理部亦提供核酸病毒檢測服務,以協助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港怡醫院指,一直有為輕症新冠病人提供門診服務。若入院後確診,定當為病人提供適切照顧,尤其是需定期到本院接受治療的病人,院方會確保病人在合適環境下,繼續接受治療。3月份亦會額外推出免費視像會診服務,安排醫生為在家抗疫的市民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
荃灣港安醫院發言人表示,第5波疫情爆發以來,約有1,700人到醫院檢測人士為確診者,大多獲處方藥物及基本治療。若有已經入院病人檢測陽性,亦會繼續盡力讓病人留院內接受醫治。
聖保祿醫院發言人表示,醫院曾動用院內高規格隔離病床,醫治4名入院後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但一直未能獲醫管局接收的病人,並在在能力許可下,會處理輕症新冠病人。
明德國際醫院表示,門診部會為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和新冠輕症病人提供支援,病人可接受醫生診症、獲取基本藥物和醫療建議,但診症前須先致電預約(2849 1500),並在到院後先作快速新冠檢測。
李嘉誠基金會自2月19日宣佈支援私家醫院接收公立醫院轉介病人後,各區公立醫院已陸續轉介不同病人至參與的私家醫院。資助額達 HK$5,000 萬,現再加 HK$1,000 萬支持公私營運醫院協作。
參與的私家醫院包括養和醫院、港怡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聖德肋撒醫院、寶血醫院,以及荃灣港安醫院和司徒拔道的港安醫院。
計劃主要涵蓋以下四個醫療程序:
病人只須繳付與公立醫院一樣的收費。如須接受介入治療,劃一自費支付HK$4萬,餘額會由李嘉誠基金會支付。如病人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受助人,可獲豁免支付自費項目,全數由李嘉誠基金會支付。
在公立醫院與私家醫院合作上,醫管局表示已識別420名合適病人,包括冠心病、腸癌或癌症防射治療的病人,正陸續安排。此外,局方與私家醫院一直協商接收復康療養的病人,以騰出床位,現時已有超過90名病人被轉介到7間私家醫院。
聖保祿醫院表示,去年為紓緩醫管局壓力,曾服務超過4300名醫管局轉介病人,超過250名病人進行各類手術,並撥出四分一名額接收醫管局洗腎病人。於上月底響應食物及衞生局呼籲,撥出20張病床接收醫管局轉介的非新冠病人,至今已醫治20名病人,包括各類骨折,中風,多種長期病,長期臥床護養等,最近亦撥出12張兒科病床,等待醫管局轉介。
養和醫院表示,已成立專責小組與醫管局商談轉介合適的病人至醫院的安排。本月初,養和已完成兩項轉介予該醫院之癌症病人的緊急手術,稍後待醫管局進一步安排,會陸續接收更多其他類型的病人,如產科分娩、心血管病及及需接受電療或其他治療的癌症病人。
港怡醫院亦表示,至今已安排了過百名由公立醫院轉介的病人接受不同的醫療服務,並將於短期內騰出50張病床,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病人。
荃灣港安醫院表示,目前已從各間公立醫院接收30名病人住院治療,將繼續全力支援醫管局轉介病人計劃。
聖德肋撒醫院(法國醫院)除了協助接收公院非新冠肺炎的病人外,還協助伊利沙白醫院接收初生嬰兒,以騰空伊院病床予感染新冠病毒的嬰兒。
明德國際醫院指,過去已接收95個乳癌手術個案,因應近日疫情爆更將數目提升兩成,並會將一半的內外科病床預留予醫管局轉介的非新冠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