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局提供不少交稅方法,你可以透過電話、互聯網、銀行自動櫃員機、郵寄、電子支票或電子本票付款。此外,你亦可前往便利店或親自到稅局交稅。即使身處海外,你都可以用不同方式交稅。
稅務局另外增設「電子儲稅券計劃」,這是一項「儲蓄繳稅」計劃,目的是幫助納稅人儲蓄交稅。此計劃為儲稅券用戶提供全面化電子服務,用戶可透過 每月銀行自動轉帳、 電話、 互聯網 及 銀行自動櫃員機 購買儲稅券,同時設有「自動交稅」服務等。
當你收到「評稅通知書」,重要資料會清楚印在通知書的第一頁,包括應繳稅款總額、第一及第二期應繳稅款等。
繳稅限期及分期繳稅的日期會以紅字顯示,納稅人通常需要在1月及4月分別繳交兩期稅款。通知書亦會列明「提出反對通知」的期限及「申請暫緩繳付暫繳稅」的最後日期。
稅務局於2020年4月9日公布,為紓緩企業及個人因新型冠狀病毒病所帶來的財政負擔及現金流,於2020年4月至6月到期繳交的2018/19課稅年度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及利得稅,其繳稅限期自動延期3個月。
如有關稅項的納稅人已經依期繳交第一期稅款,則第二期稅款的繳稅限期將由稅單上列明的日期自動順延3個月。
你要繳付的薪俸稅額是按照你在該課稅年度(上年4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的「入息總額(Total Income)」為基礎,透過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 「累進稅率計算法」及「標準稅率計算法」,計出兩項稅款,最終你須繳付的薪俸稅額會以較低者為準︰
累進稅率計算公式︰
應課稅入息實額(Net Chargeable Income) = 入息總額(Total Income) – 扣除(Deductions) – 免稅額(Allowances)
累進稅款 = 應課稅入息實額 X 累進稅率
2019/20課稅年度及其後的累進稅率如下:
應課稅入息實額 | 稅率 | 稅款 |
首$5萬 | 2% | $1,000 |
其後$5萬 | 6% | $3,000 |
$10萬 | – | $1,000+$3,000=$4,000 |
其後$5萬 | 10% | $5,000 |
$15萬 | – | $4,000+$5,000=$9,000 |
其後$5萬 | 14% | $7,000 |
$20萬 | – | $7,000+$9,000=$16,000 |
其後的餘額 | 17% | $16,000+餘額之17% |
標準稅率計算公式︰
入息淨額(Net Income) = 入息(Total Income) – 扣除(Deductions)
標準稅款 = 入息淨額 X 標準稅率(15%)
你可能覺得以上公式有點空泛,赤兔舉一個具體例子教你計算方法。假設陳先生是一名全職市場經理,每月薪金為$40,000,無其他額外收入,亦只得基本免稅額。按照2019/20課稅年度及其後的評稅方法,究竟他一年要交幾多稅?
入息 ($40,000 x 12個月) | $480,000 |
「扣稅」項目︰強積金供款($1,500 x 12個月) | $18,000 |
入息淨額 | $462,000 |
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應課稅入息實額 | $330,000 |
由上表可見,若以累進稅率計算法,由於陳先生的應課稅入息實額超過$20萬,佢需要繳付︰
$16,000 + ($330,000 – $200,000) X 17% = $38,100
若以標準稅率計算法,佢需要繳付︰
$462,000 X 15% = $69,300
根據兩者取其低者為準之原則,陳先生最終須以累進稅率計算稅款,他需要交$38,100。
根據《稅務條例》,若果稅款不是按「評稅通知書」內指定日期或之前繳付,即當作拖欠稅款。
如果通知書上列明的第一期稅款未有依時繳交,第二期稅款就會變成立即到期,未繳付的總稅款將全數被視為「拖欠稅款」,稅局會立即予以追討,並徵收5%附加費(繳稅日起計6個月後仍未清繳稅款及該5%附加費,會再加徵10%的附加費)以及進行法律行動等。
舉個例,如果稅局評定你兩期總共是要繳交$20,000稅款,你第一期忘記交稅,那麼兩期稅項就會即時到期,稅局會向你徵收5%附加費,你總共就要交$21,000稅款(連附加費)。
如果你繼續拖欠稅款,過了6個月後,稅局會再向你加徵10%附加費,即是收多$2,100,那麼你拖欠稅局的金額便增至$23,100,比原先的$20,000多了$3,100,所以大家記得準時交稅!
如果你有財政困難,未能依時交稅,稅局會接受你申請分期繳稅。不過,稅局一般會徵收「附加費」。
想申請分期交稅,個別人士須填寫「分期交稅申請表格(IR1360)」,並且以書面,或者親身向稅局作出申請,記得要帶同繳稅建議書、過去3個月的銀行月結單/ 存摺副本、收入及支出詳情。
今年政府新增了不少扣稅項目,當中包括「自願醫保計劃」合資格保費,每年納稅人可為指明親屬最多申報$8,000保費支出,以減少應繳稅款,變相成為交稅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