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Visceral Fat),主要環繞在腹腔、腸臟、胃部和肝臟周圍,有保護、支撐與固定內臟的作用,是器官的緩衝墊,也是人體必需的脂肪之一。正常人的內臟脂肪佔全身總脂肪約10%,而脂肪量則受到遺傳和荷爾蒙等因素所影響。
若想檢測內臟脂肪標準,可透過以下方法量度:
內臟脂肪超標的準則是女士腰圍超過35吋以及男士腰圍超過40吋
水平 | 指標 |
健康(1-12) | 內臟脂肪水平正常 |
超標(12-59) | 內臟脂肪水平超標,建議考慮在飲食或日常生活習慣中作出改善 |
下因素會導致內臟脂肪囤積:
由於內臟脂肪積聚的位置鄰近肝門靜脈,內臟脂肪釋出的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會經過肝門靜脈而進入肝臟,導致肝臟胰島素阻抗,亦會影響血液內的膽固醇,令血液中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升高,好膽固醇減少,因此囤積過多內臟脂肪會對身體有害。
過多內臟脂肪的健康風險包括:
要避免身體內囤積過多內臟脂肪,大家可從飲食及日常生活習慣作出改善:
1. 適量運動
適量進行中強度帶氧運動,例如跑步、踏單車、游泳等,運動時心跳會稍為加快,以鍛鍊力度和增加肌肉量
2. 適當減壓
進行冥想、深呼吸等;足夠的睡眠亦有助減壓
3. 控制酒精攝取量
可減低卡路里在體內的儲存
4. 改變飲食習慣
實行低糖、低鹽並少進食加工食品的健康飲食習慣,其他方法則包括:
內臟脂肪是儲存在腹腔、包裹肝、胃和腸等內臟的深層脂肪,肉眼難以看到;皮下脂肪則是堆積在皮層下的脂肪,肉眼可看到和用手捏起,主要用作保暖和保護器官。
經常進食高脂或高糖份食物會產生內臟脂肪,例子包括:雞翼、牛腩、雪糕、汽水、加工食物如午餐肉及香腸、煎炸食物如薯條、薯片、漢堡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