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 VS 危疾
什麼是醫保?
醫療保險旨在支援投保人的日常醫療開支,一般分為門診和住院保障。
門診項目包括普通科及專科門診、處方藥物費等。而住院保障則涵蓋住院期間可能牽涉的費用,例如手術費、膳食、房租、醫生巡房費等,讓受保人無須因為財政壓力而放棄治病,可以盡早尋求適切治療。
自願醫保是一個針對住院治療的保障,保障範圍包括手術費、膳食、房租、醫生巡房費及部份門診服務。
什麼是危疾保險?
一般而言,危疾保更具針對性,只會保障條款列明的指定疾病,多數為嚴重疾病如癌症、中風、心臟病等等。
一旦受保人確診符合保單定義的疾病,便會獲賠償一筆過款項。該保障並不局限於治病,受保人有權決定如何使用該筆金額,例如是用以應付生活所需、聘請助護、購買營養品等,讓受保人即使因病停工而失去收入,仍可以安心養病,不用犧牲生活質素。
比較計劃保障
不同保險公司的保障範圍有所不同,為了讓大家能更具體掌握兩者的分別,下表以Bowtie 自願醫保和Bowtie 危疾保作例子:
Bowtie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基本) | Bowtie 危疾保 | |
每月 HK$200 保費可獲之保額* | HK$60 萬 / 年 | HK$220 萬 |
保障疾病 | 任何需要住院之傷病 | 38 種危疾中的任何一種,或者符合 4 個「Bowtie 安全網」 |
保障範圍 | 保障保單中的醫療項目 | 任何符合危疾定義的疾病 |
- * 以 30 歲非吸煙男性估算
比較賠償方式
在理賠方面,醫保和危疾保存在根本性分別:
Bowtie 自願醫保 | Bowtie 危疾保 | |
理賠方式 | 實報實銷 | 一筆過賠償 |
賠償金額 | 按實際醫療項目或程序賠償,例如住院房租每日收費為 HK$1,000 元,Bowtie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便會賠償 HK$1,000 | HK$10萬至HK$400萬 |
醫療保險的理賠原則是實報實銷,並會根據保單上賠償項目及限額進行賠償。
舉例來說,即使「每年保障額」是 HK$200,000,如果「外科醫生費」費為 HK$40,000,而此項目的「賠償限額」為 HK$30,000 的話,針對「外科醫生費」,受保人最多只會獲賠HK$30,000。
另一方面,危疾保險的賠償是一次性的。只要受保人患上指定危疾,保險公司就會支付一筆過賠償金額,而且不會限制用途。
產品設計上的分別
除了兩者的保障及理賠分別,在產品設計上也有一點分別。
- 儲蓄成份
市場上,較少自願醫保及醫保有儲蓄成份。
反之,危疾保可分為儲蓄投資型,或者純保障消費型保單,前者有儲蓄效果,後者則沒有。兩者各有不同特點,消費型保單的保費可低至儲蓄型保單的六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但就不會隨時日累積現金價值。
在受保年齡上,每間保險公司及個別計劃也有不同,以 Bowtie 為例:
Bowtie 自願醫保—標準計劃 | Bowtie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 | Bowtie 危疾保 | |
可投保年齡 | 15 日至 80 歲 | 15 日至 80 歲 | 15 日至 65 歲 |
可續保年齡上限 | 100 歲 | 終身 | 85 歲 |
所有的自願醫保標準計劃均提供終身續保到 100 歲,靈活計劃的細節則由不同的公司決定,而 Bowtie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就保證終身續保。
危疾保險的受保年齡則沒有硬性規定(當然也視乎不同保險公司產品)。不過,儲蓄/投資型危疾保單多數保障年期為終身(或至100歲);純保障的危疾保單有些只保障至 75 歲。在投保前,大家要看清楚保障年期。
該如何選擇?
很多人都誤會醫保和危疾只需二選一,便能滿足所有醫療需要。其實 2 種保險的產品設計不同,適用於不同情況,因此,假如財政狀況許可,最好同時投購兩者,為自己打造一個更穩固的安全網。
如果你資金有限,不妨針對以下重點考慮:
1. 你希望擁有怎樣的保障?
醫保和危疾的目的大相徑庭,前者旨在實報實銷醫療開支,減輕日常財政負擔;後者則在你失去工作能力時提供一筆過賠償,解決現金流問題。
由於兩者的保障範圍和賠償方式都很不一樣,所以你應該先衡量清楚個人需要,再選擇最合適的保險計劃。
2. 公司醫保的保障足夠嗎?
不少公司都會為員工投購公司醫保,提供住院、門診、牙科等基本醫療保障。所以,如果你已有公司團體醫療保障墊底,可以優先考慮購買危疾保。
若然還有預算,還可以投保一份保額更大的醫療保險(如 Bowtie Pink 自願醫保 – 私家房/半私家房),享有更全面的醫療保障。
3. 你年紀大嗎?
客觀而言,危疾雖然屬於嚴重疾病,但患上的機會率較低。如果你年紀較年輕,患危疾的機會理應更微。再者,及早治療小病或可避免演變成危疾。換而言之,如果你年紀不大,同時預算有限的話,就應先買醫保。
最後,溫馨提醒各位無論決定購買哪款醫療保障,都一定要記得按自己實際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投保額。